僅僅持續了8天,烏市北園春農貿批發市場46戶魚商的聯合經營就悄然解散了。
記者獲知此事時,距離魚商解散之日已有一個多月:此前,由于魚商聯合經營,提高了市場活魚批發價,引起零售商和供貨商強烈不滿,聯合經營的組織方一度認為,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和下級商戶間的利益矛盾。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矛盾恰恰最先出現在聯合魚商的自身……
10月21日一位市民在挑選因為缺氧剛剛死去的魚。
聯盟悄然解散
“干了沒幾天就解散了。”10月20日,記者來到北園春農貿批發市場的水產品交易區時,魚商聯盟組織方之一的張先生提起聯合經營解散一事,神情有些沮喪。
“加入的商戶太多了,大家心又不齊,有人在里面謀私利。”這位負責人稱,聯合經營解散純屬個別商戶搗亂所致。
“解散的事情,是組織方先提出來的。”負責拉魚的秦海軍說,8月27日上午,正在忙活拉魚的他,突然接到一個負責人的電話,“明天起,還是各拉各的魚吧!”
秦海軍接到這個電話,先是疑惑,隨后的感覺就是輕松,“做了這么多年生意,一直是產區有魚就去拉,沒有魚就休息,自由慣了,聯合經營后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太累了”。
和秦海軍有同感的魚商江麗說,接到解散的通知后,沒有太多的意外,“以前我家每天只批發一兩噸魚,聯合經營后,我每天要負責批發十余噸活魚,解散起碼可以讓我輕松很多”。
據了解,8月27日上午,組織方發出的解散通知,下午,魚商們就紛紛拿回了合作時湊在一起的發貨工具,隨后開始聯系各自的供貨基地,第二天市場又恢復到了8天前的經營局面。
記者10月20日上午來到市場看見,各家店面的魚池前又裝滿了待售的活魚,部分魚商說,由于草魚供貨量大,大家相互壓價,不到上午12點就已降到成本價,批發來的草魚每公斤11元。
“這個市場就是這樣,魚多了就降價,魚少了就漲價。”批發商劉芹坦言,降價以后雖然賺不到錢,她還能接受。
解散原因:財務混亂
46家商戶聯合經營,均屬自發組成,此前,為防止有商戶中途退出,參加合作的魚商每戶還向組織方交了兩萬元的押金,那么,自發組成的合作經營,緣何僅僅維持了8天就解體了呢?
“由于參與的商戶太多,組織方只好按照門面算戶數,每個門面算一戶,當時商議,均分利潤也按門面分配,但有的商戶有兩到三間門面,這樣算下來就會分到兩到三份利潤,比只有一間門面的商戶多拿不少,這樣的利潤分配制度自然讓門面少的人不服。”魚商劉建新說。
10月21日一位商販(左)在北園春批發市場批發魚。
針對北園春市場魚商聯盟解散事宜,記者專訪了新疆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關志強。
記者:北園春農貿批發市場46戶魚商聯合經營失敗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關志強: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他們聯合經營的思路是正確的。之所以聯合經營失敗,是他們運作中使用的方法不對,沒有一套規范的章程做保障,利益均分的分配方式也存在問題,如果他們想繼續嘗試合作經營,必須要有一個“能人”牽頭去做,比如建協會或農業專業合作社,設立一套規范完整的章程。
記者:這種合作經營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合作經營能運行下去嗎?
關志強:現在,國內批發銷售環節聯合經營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北園春魚商可以參照《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咨詢相關管理部門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把產地漁民納入合作社中,做強做大以后,合作社還可嘗試把產業延伸到活魚分類加工等深加工環節。
合作經營是銷售環節今后必走的路,經營散戶今后只有加入合作組織或大型企業,才能保障自身利益,繼續單打獨斗,生存會很困難。
記者手記
商戶聯盟經營,不僅可以合作做單個商戶無法做到的事情,更可打破普遍存在的“囚徒困境”,首府北園春農貿批發市場46戶魚商起初聯合經營的目的亦在于此。 不承想,魚商懷著美好愿景成立的聯盟經營模式很短命,至于致命利器,魚商也是各有說法。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往往是一些江湖人士的“規矩”,一旦沒有這個規矩,則亂世不遠。同樣,這些活魚商戶的聯盟經營,也需要訂立類似“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規矩,否則即會落到兵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的境地。
正如記者采訪的專家所言,這個聯盟經營之所以解散,原因是缺了一套規范的章程做保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