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里,有16個大小統一的長方形塘口,這是當地推動青蝦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試驗田”。這里與傳統蝦塘有啥不一樣?路邊豎著氣象監測設備,水下埋設了傳感器,投餌用上了無人機……
近年來,鄉村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涌現,為鄉村振興插上了“數字翅膀”。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探索不同區域條件下數字鄉村發展路徑和方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農業更“智慧”
“你看,我在手機上就能看到監測的數據,水上有氣壓、溫濕度等環境數據,水下有溶氧值、PH值等。”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有志說,青蝦生活得怎么樣,不再需要工人去一個個塘口用肉眼看,“在這里,養殖青蝦可以靠手機。”
趙有志十幾年前就開始養殖青蝦,他知道青蝦對水體的溶氧要求很高。以前,增氧機什么時候開、要開多久,他都是憑經驗來,一旦判斷、操作失誤,容易造成損失。現在,若溶氧值低于一定閾值,增氧機就會自動打開,減少了青蝦的死亡率。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鎮五四村智慧健康站,村民通過“云診室”與醫生進行視頻會診。謝尚國攝。
2020年9月,南京市浦口區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在先行探索中,浦口緊扣“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發展定位,協同推進數字產業、數字治理、數字服務,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永寧青蝦為試點農產品,浦口區在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產業鏈全環節的數字化賦能,實現養殖環境在線監測、水體溶氧實時調控、養殖飼料精細投喂和運輸過程全程規劃監督,精準匯集和監測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數據,構建青蝦透明供應體系。例如,在加工倉儲環節,配備有室內溫濕度監測傳感器和視頻監控設備,實現室內環境實時在線感知;在流通端,冷鏈物流車也進行了智能升級,車載溫濕度一體記錄儀對環境實時感知,軌跡動態信息實時上傳。
數字農業帶來的信息感知、精準決策、智能控制等功能,讓青蝦養殖從“看一看”“撈一撈”的經驗型養殖,走向了現代化養殖,不僅節省人工,還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效益穩步提升。“這些智慧化設備為青蝦保持穩定的生長環境,我們就有底氣加大投入、增加養殖密度。”趙有志說,“現在養出來的青蝦個頭大、品質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智慧農業依靠數字育種、智能農機設備、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全流程精準操控,穩步向數字化、標準化、規模化轉型,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數字化改革,區內農業實現了“兩節省一增加”,即養殖人工成本節省15%以上,倉儲加工物流配送成本節省20%以上,養殖收益增加15%以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