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黃梅水產競奇葩,三庫兩湖鰱鯉躍,千塘百港蟹龜爬。作為黃岡市的水產大縣之一,黃梅依靠豐富的水域資源,提出建設水產強縣的口號,帶領全縣漁民發財致富。而該縣下新鎮更是以年產1.6626噸成為水產大鎮,鎮上的居民也因此走上了一條致富的通天大道。
“這種魚叫鯪魚,屬于熱帶品種,繁殖快周期短,今年賣鯪魚我就能賺幾十萬元。”昨日,養殖戶黎欽抓起一條剛打撈起來的鯪魚,告訴記者。今年初,黎欽在縣水產服務中心的指導下,投資20多萬元,在80畝池塘里進行鯪魚養殖。6月初撒下的魚苗,10月中旬就可以撒網撈魚了。雖然今年全縣遭遇了11年不遇的洪澇災害,但他靠養殖鯪魚也可以賺幾十萬A元,難怪每次撈魚都那么開心了。
該縣下新鎮求進種養專業合作社里也是歡聲笑語一片,經理郭展提起國慶長假的釣魚收入就樂得合不攏嘴。“我們合作社有600多畝的池塘,養了很多品種的魚,每年僅流動投入就有270萬元。但投入大回報更大,國慶七天很多人來我這釣魚,一下子賺了幾萬塊錢。”據他估計,今年有60萬元的純利潤進荷包,像草魚可以賣到50多萬斤,花白鯰可以賣到30多萬斤。
記者從黃梅縣水產服務中心了解到,下新鎮是該縣水產養殖的大鎮,養殖面積達4818畝,去年以1.6626噸的產量位列全縣產量榜首。而今年該鎮新增小龍蝦養殖面積1.6萬畝,新增鯪魚養殖面積4800畝。
黃梅縣境內河港溝渠縱橫交錯,塘堰龍潭星羅棋布,水域面積34萬畝,可養水面24萬畝。據該縣水產局局長江尊華介紹,該縣緊抓特色水產品養殖,僅網箱養殖黃鱔從2008年的2萬箱發展到現在的6萬箱,還推廣種養專業合作社模式,鼓勵農民養殖。同時,積極提升水產品牌建設,先后注冊了近10個水產商標,并扎實做好科技服務入戶,保證養殖品質。如今,水產養殖不僅鋪就了下新鎮村民的致富路,還帶動了其他多個鄉鎮的經濟發展,全縣漁業產值已達9.2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