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段時間,潛江市熊口鎮(zhèn)公益村的姜國一直削尖腦袋到處打探黃鱔的賣價。“去年黃鱔一公斤賣到40元,我們賺了不少錢,今年都說價格要跌,心里慌得很。”
姜國養(yǎng)殖黃鱔已有4年,原來他家里種水稻,一年只能糊個溫飽。前幾年從洪湖學到網箱養(yǎng)鱔技術后,將自家7畝水田全部改造發(fā)展起130口網箱養(yǎng)鱔,去年純收入就賺了近10萬元。
看他發(fā)了財,今年村里的養(yǎng)鱔戶翻了一倍,春季購買鱔苗時,姜國開始感受到市場風險,“去年一公斤鱔苗只賣16-18元,今年價格翻了一倍,聽說明年養(yǎng)的人還要多,苗種還要漲。”
姜國的擔憂并非個別,許多養(yǎng)鱔戶都隱約感覺到今年黃鱔市場的風險。天門市橫林鎮(zhèn)大灣村6組的養(yǎng)鱔戶張德洪有150口網箱,他給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購買2000公斤鱔苗花7萬多元,買飼料花了2萬多元。去年每口網箱成本為450元,今年苗種價格上漲,估計成本會增至650元。“今年鱔魚價每公斤如果低于32元,養(yǎng)殖戶就要虧本。”
23日,記者來到武漢市大東門水產市場,整個水產市場只有兩三家店面經營黃鱔。水產商們普遍反映,黃鱔賣價太低,整個市場都沒有幾個人愿意做。一位姓柳的水產商說,價格一直走下坡路,本來夏季應正是黃鱔熱賣時候,去年這個時候一公斤賣40元,可今年價格已經由每公斤36元跌到了28元,個頭最大的也只能賣到30元/公斤,個頭小的僅能賣到24元/公斤。看著一盆一盆的黃鱔,柳老板夫婦愁眉不展。
“黃鱔的苗種繁殖是個難題。”省水產科研所專家高志慧告訴記者,黃鱔懷卵量較少,每年只繁殖一次,而且產卵的周期較長,黃鱔種苗不可能大規(guī)模人工繁殖,很多種苗都來自野生。她說,今年將是黃鱔養(yǎng)殖的高風險年份,因為野生苗種逐年減少,網箱數量大幅增加,養(yǎng)殖戶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很難承擔養(yǎng)殖風險。
據了解,湖北省的黃鱔大多銷往江浙、廣東、上海一帶,這幾年黃鱔行情不錯,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暢銷,導致不少省市大規(guī)模發(fā)展網箱養(yǎng)鱔。省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馬達文告訴記者,湖北省今年網箱養(yǎng)鱔數量達到250萬口,今年的網箱數量,全國同比約增加60%,湖北省增加70%。據對湖北省7月份水產品市場行情分析,黃鱔價格開始走低,尤其是2兩以下的黃鱔因為供應量增加、市場消費減少而導致較大幅度下跌,跌幅達12%。
據有關專業(yè)人士預計,今年會有30%的養(yǎng)鱔戶虧本。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