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1月8日下午,江蘇省金壇市隆重舉行長蕩湖“蟹王蟹后”評比暨金壇市十大農優產品頒獎儀式。40多只精心挑選的大閘蟹激烈地角逐于長蕩湖“蟹王蟹后”比賽活動的稱重擂臺前。最終,體重650克的公蟹和565克的母蟹分別摘得長蕩湖“蟹王、蟹后”桂冠。
金壇市地處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特別是該市擁有“日出斗金,夜產斗銀”的長蕩湖,該湖總面積85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淺水草型、草型湖泊,非常適宜河蟹生長發育,由此孕育了金壇“中國中華絨螯蟹之鄉”,該市也相繼成為農業部長江中下游優勢出口河蟹養殖區、國家級中華絨螯蟹標準化示范區。長蕩湖大閘蟹也以其青背白肚、個大體肥、脂白膏黃的優異品質而著稱。
金壇市立足長蕩湖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圍繞10億元河蟹產業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搞調整,科學規劃謀發展,重點建設了長蕩湖14.5萬畝蟹業經濟圈,實施“普及畝效5000元,示范推廣畝效10000元”科技示范工程,促進了河蟹這一主導產業的集群發展。
今年,金壇長蕩湖還以108分的高分通過了國家級中華絨螯蟹標準化示范區的驗收。同時,長蕩湖河蟹也以其綠色品質優勢、鮮明的品牌形象相繼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蟹”、江蘇省優質大閘蟹香港推介會連續兩屆“蟹后”稱號,并指定為釣魚臺國賓館宴會特工產品和第十七屆江蘇省省運會制定供應農產品。
金壇以“蟹”為媒,充分展示了河蟹10億元產業建設新成果。據了解,該市圍繞培育壯大河蟹優勢主導產業這一核心,先后創立了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的河蟹健康養殖、蟹池套養鱖魚生態養殖,蟹池“631”生態高效養殖、網圍蟹草輪作、“115”河蟹生態高效養殖技術、蟹池微孔增氧生態高效養殖等新技術和新模式,組織實施了部、省、市級科研和推廣項目20多項,獲得了部、省、市不同級別成果獎10多個。蟹池“631”生態高效養殖模式被省有關領導和專家成為“金壇模式”,獲得了江蘇省農業推廣二等獎。率先在全國養殖和推廣的蟹池微孔增氧生態高效養殖技術,被省有關領導和專家成為推動全省蟹業經濟發展的又一次革命,該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和實用型兩項專利,今年又獲江蘇省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一等獎,真正實現了“突破一項技術,提升一個產業,推廣一項成果,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今年,該市河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50多家,農民經紀人2000余人,在北京、太原等城市和香港等地設了30多個長蕩湖河蟹專賣店(柜),并實行物流配送、連鎖專賣和網上交易。目前,該市每年出口到香港、臺灣等東南亞地區的商品蟹300多噸,5000多噸優質商品蟹暢銷國內10多個大中城市。2010年,該市可實現河蟹總產量1.1萬噸,產值10.8億元,成為該市大農業中第一個單品種超10億元的產業。據測算,僅河蟹產業一項,就可為金壇農民人均增收160元左右,實現了連續7年為全市農民人均增收100元左右的目標。
據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專家點評,本次參選的大閘蟹個頭勻稱、飽滿,整體品質非常高,選出的蟹王蟹后更是罕見,與去年蟹王575克、蟹后380克相比,體重均有大幅提升,這是金壇推廣生態高效河蟹養殖的新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