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1月的陽光暖暖地照在羅源灣藍色的海面上,在碧里鄉吉壁村的村民看來,羅源灣就是他們的聚寶盆。羅源碧里鄉吉壁村通隧道、建碼頭,通過養殖鮑魚發家致富。而該村在建的全縣首家陸上鮑魚養殖基地,使鮑魚養殖擺脫了海域限制,解決了海區養殖風浪大、存活率低的問題。
修好兩條路 暢通銷售路
吉壁村位于羅源灣北岸碧里鄉東北角,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村民原來外出,要沿著陡峭的山路步行7公里到鄰村連沃村,再坐車進城。
2004年,縣里決定從連沃村打1條隧道至吉壁村,整個工程長2.2公里,造價280萬元。
2005年11月,這條我省首個村級公路隧道貫通,既方便了當地村民生活,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2005年之前,這里的村民主要以養殖海帶和近海捕撈為生。打通隧道后,村干部首先積極鼓勵村民擴大海帶養殖規模,聯系貸款并為村民擔保,并引進海帶精加工產業。目前,該村養殖的800多畝海帶精加工產品都銷往國內外。昨日,記者在羅源縣碧里鄉吉壁村文化中心看到,許多村民通過網絡,把農產品信息推銷到全國各地。“這個月福建省羅源縣碧里鄉吉壁村有800多畝海帶成熟,每公斤批發價6.2元,需要的客戶請聯系……”村民陳守善在鍵盤上敲下這一消息并在網上發布,短短半個小時,就有30多個電話打來洽談業務。
9日中午,記者乘坐小漁船靠近吉壁村新建的路島碼頭時,許多村民正忙著把小船上的一箱箱鮑魚運上碼頭,這些鮑魚將通過集裝箱運到長樂機場再運到國內外。據了解,這個碼頭2008年7月動工,今年5月份才完工。
陸路、水路打通了,村民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
鮑魚養殖帶富全村人
吉壁灣海水純凈,生長的鮑魚肉質鮮美,每公斤比其他地方的可多賣10元錢;這里養殖的鮑魚生長周期只有一年,比其他地方早半年出籠。針對吉壁灣深海養殖黑鮑魚和九孔鮑魚生長速度快和品質好的特點,村里倡導村民積極養殖。據統計,今年這里將出籠800多萬粒鮑魚,可為村民帶來4000多萬元的收益。
這幾天,位于吉壁村后門山上的“福建偉鴻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工地建設熱火朝天,5輛挖土機正忙著挖土整地,大型運土車來回穿梭不停。該公司負責人葉則先介紹,公司以合資的形式前期投資500萬元,占地50畝,目前廠池建設在掃尾階段,預計明年3月份可以育苗養殖,屆時將成全縣首家最大的陸上養殖鮑魚基地。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里每一畝地被分割成28個18平方米大小的養殖池,每個養殖池可育種鮑魚苗四五萬粒,養殖鮑魚2萬粒左右,按目前鮑魚的市場價每公斤94元計算,經營得當,該公司兩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
羅源縣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介紹,羅源灣2009年養殖鮑魚面積100公頃,總計5萬箱,主要分布在碧里鄉和鑒江鎮,產量為2200噸,產值達到2億元。考慮到陸地養殖鮑魚的優勢,下一步縣里將鼓勵村民發展這一新興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