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1月10日,山東威海舉行海參產業發展現場觀摩會議。與會人員觀摩了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海參底播增殖和收獲現場、威海市北海水產開發公司海參池塘養殖收獲現場、好當家集團海參圍堰養殖與加工現場,隨后在榮成召開會議。會上印發了《關于促進全市海參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威海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培廷,市委副書記邊祥慧,市委常委、榮成市委書記王學文,市政府副市長唐會禮出席會議。
王培廷指出,威海的最大優勢是海洋,海洋經濟在推進又好又快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以海參為代表的海珍品養殖業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不僅有利于提高漁業的發展水平,增加漁民收入,而且有利于進一步叫響威海的海洋品牌,提高威海的知名度。
他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快海參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來抓。一是要科學規劃,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集約利用好海洋資源,擴大海參養殖面積,提高海參產量。二是要以海參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帶動傳統養殖業的轉型升級,以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為抓手,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堅決杜絕違禁化學投入品進入海參養殖生產。要加強加工環節的標準化,抓緊制定海參相關產品的生產標準。三是要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行為,規范市場秩序。四是要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和合作,不斷提高海參生產每個環節的科技水平。五是要加大品牌建設,綜合利用各種媒體資源,進一步打響“威海刺參”的品牌,不僅成為威海食品的品牌,還要成為威海海洋、威海城市的品牌。
廣大企業一定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標準意識,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克服“快了蘿卜不洗泥”的思想,把提高產品質量作為中心環節,把創名牌產品作為不懈的追求,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爭市場,創建“百年老店”。要牢固樹立“科技強企”意識,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舍得投入,舍得讓利,進一步加大人才和技術的引進力度。要牢固樹立市場和品牌意識。高度重視市場營銷,積極開拓市外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邊祥慧要求,各市區、各部門要對照《關于促進全市海參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認真研究,逐一抓好落實。尤其是海洋與漁業部門,要牽好頭、把好總。要將“威海刺參”的整體品牌做大做響,在質量、安全上狠下功夫,呵護好品牌。海參產業協會要發揮橋梁紐帶和服務功能,推進海參養殖加工技術,會員單位要發揮帶頭作用,各企業要積極參與,共同培植威海海參的行業優勢和群體優勢。
會議回顧了全市海參產業發展、分析面臨的問題和形勢,指出要全力爭取在以下四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拓展養殖空間、擴大海參生產規模上搞突破。大力推行海參生態養殖,重點抓好6處近海人工漁礁帶和2處海島人工漁礁群的建設。二是要在規范生產標準、提高海參質量上搞突破。全面實施養殖生產和養殖用藥“兩項登記”,推行生產日志、科學用藥、養殖原料監控、水域環境監控、產品標簽等“五項制度”,實行苗種、餌料、漁藥、產品銷售與養殖技術“五統一”,加快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擴大無公害生產,建設好標準化示范區。三是要在延伸產業鏈條、完善海參產業體系上搞突破。加快良種繁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做活市場流通。四是要要在培植知名品牌、擴大市場影響上搞突破,以體現海參品種特點的“威海刺參”為依據,制定統一質量技術標準,做好品牌保障,引導海參養殖、加工、銷售企業在符合質量標準的海參產品包裝上加印整體品牌標志,同時集中對整體品牌進行宣傳推介。同時,要強化組織保障、政策支持、科技創新、行業監管,促進海參產業健康發展。
會上,三市一區和好當家、西霞口、西港水產、雙舉海參、五壘島水產、海淵水產養殖育苗場等6個企業進行了典型交流發言。
各市區(開發區)分管市區長(主任)、市委宣傳部、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物價局主要負責人,市及各市區財政、海洋與漁業、衛生、藥監、畜牧、工商、質監、檢驗檢疫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全市海參育苗、養殖、加工、銷售骨干企業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