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由縣水技站承擔實施的漁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日前完成。由于采取的生物方法切實可行,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漁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今年縣“清水工程”的一個內容,旨在通過生物、生態的方法控制降低養殖生產的污染程度。近年,我縣采取人造功能水草凈水技術、放養淡水魚類(以魚潔水)、使用生物制劑、種植空心菜這4種生物方法,重點將人造功能水草推廣應用到水產養殖中,以改善養殖水質,提高水產品品質,取得較好效果?聨r、湖塘等地實施應用人造功能水草技術72畝,水質檢測結果表明,如氨氮與亞硝酸鹽均達到漁業用水三類標準,而且一直維持穩定狀態,實現了換水次數減少或零換水,從而減少了養殖污水的排放量。
縣水技站還指導華舍、湖塘等鎮(街)的4個漁場放養花白鰱等淡水魚類以魚潔水,在青蝦養殖塘中,種植空心菜。這些辦法都有效改善了水質,創造了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提高了漁類產量和質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