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十一五”期間,廈門市漁業部門進一步優化漁業產業結構,采取措施開拓都市漁業發展新路子。
按照“減量、提質、增效”方針,積極推進漁業結構調整,基本形成“數量向質量、分散向集中、單一化向產業化”型態轉變,確保漁業經濟不斷增長。2010年與2005年相比,目前,全市水產品總量達4.1萬噸,比減75.6%;總產值達38億元,比增50.91 %;漁民人均年純收入8200元,增長42.58%。
幾年來,進一步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實現三產比例為26:46:28。壯大了水產苗種產業,擁有水產苗種場420家,南美白對蝦產量占全國的57%,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蝦苗生產基地。同時做強了水產品加工業,新建一批烤鰻、羅非魚、紫菜、蠔油、章魚、貝類等深加工附加值提高廠家。著力發展休閑漁業,先后制定了《廈門市休閑漁業規劃》、《休閑漁排建造技術規范》、《翔安區休閑漁業規劃》、《都市漁業主題園區規劃方案》和《小嶝島休閑漁村規劃》。促成了海上田園等休閑漁排的建設;建設了五緣灣休閑垂釣基地和小嶝休閑漁村休閑項目;成立了全國首家休閑垂釣行業組織--廈門市休閑垂釣協會;舉辦了國際休閑漁業博覽展會和論壇。
通過幾年的推動,休閑漁業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都市漁業經濟的路子正在逐步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