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幾經周折,從不肯輕易在人工環境下繁殖的“活化石”馬蹄蟹,終于孕育出了愛情的結晶。最近,150多只小馬蹄蟹在上海海洋水族館順利孵化,這在國內水族館尚屬首次。
昨天,記者特地趕到水族館,探望這群古老物種的新生寶寶。其實,馬蹄蟹卻不屬于蟹類,學名叫“鱟”,它出現在古生代的泥盆紀,距今4億多年。令人驚奇的是,數億年來,它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一直保持著原始的古老面貌,被譽為“活化石”。
別看成年馬蹄蟹塊頭好像青銅頭盔,可剛孵化的鱟寶寶,卻只有小指甲蓋那么大,通體透明。雖然小,它們可一點不嬌氣,從出生開始就自己進食了。飼養員將魷魚、蝦仁切成很細的小塊,鱟寶寶就用6對不到1毫米粗的附肢捧著這特制的“兒童餐”美美飽食。據工作人員介紹,在自然環境下,新生鱟寶寶可享受不到這樣的美味,只能吃些藻類。
這群小寶貝被發現,還經過一段“歷險”。馬蹄蟹一般先由“媽媽”將卵埋在沙中,再由“爸爸”上去授精。9月11日,工作人員照例用吸污機器清除白沙池底的垃圾,沒想到竟從沙礫中吸出了許多黃豆般的鱟卵,有的甚至已開始孵化,變成透明的小蟹。鑒于前段時間已觀察到有兩對馬蹄蟹形影不離地“墜入愛河”,飼養員幾乎立刻斷定,新發現定是它們的“愛情結晶”。
馬蹄蟹一生要蛻皮14次,壽命19年,一般在9歲以后“成年”。這次在人工環境下順利生子的馬蹄蟹都有十四五歲,已接近老年。雖然馬蹄蟹在我國東南沿海分布較廣,但由于其產卵對水體的溫度、鹽度,乃至潮汐影響,都有苛刻的要求,因此人工繁殖十分困難。水族館經過3年多的摸索,終于使“活化石”順利生產。
據工作人員介紹,誕生2周多,有些鱟寶寶已經完成了一次蛻皮,不過要與游客見面,可能還要等上一兩年。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