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1月27日-12月3日,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省科技廳科研基本專項“方斑東風螺可控生態系統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研究”、“ 石斑魚苗種期神經壞死病毒病綜合防治生態模式的研究”和省發改委小發明小創造專項“壇紫菜幼苗常溫保藏規模化試驗”分別通過現場驗收,完成合同任務。
“方斑東風螺可控生態系統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研究”項目從2010年7月10開始,在52口露天水泥池(20平方米/口)分四批次投放0.6~1cm螺苗104萬粒,每口放螺苗20000粒。至驗收時,商品螺平均殼寬2.0 cm,平均體重5.5 g,養殖產量達5315.5kg。養殖成活率91 %。
“石斑魚苗種期神經壞死病毒病綜合防治生態模式的研究”項目于2010年10月2日開始,對4萬尾體長平均約3cm的斜帶石斑魚幼魚進行中間培育,采用病毒病綜合防治生態模式,對育苗池、水、餌料、魚苗采取全程防病毒措施,經過41天的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長 8.81 cm,平均體重12.71 g的幼魚約3.5萬尾,中間培育成活率87.5%。
“壇紫菜幼苗常溫保藏規模化試驗”專項,在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大徑科研中試基地進行壇紫菜幼苗常溫保藏規模化試驗的苗繩為500 張,每件規格為 1.8平方米,合計 5 畝。經過60天的淋藏試驗,壇紫菜幼苗常溫保藏藻網平均 13.8 株/㎝, 平均成活率為97.2%。移入海區養殖3天后,幼苗網繩平均 10.3 株/㎝,平均成活率為74.6%。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