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引進國外海水魚的品種比較多,包括大菱鲆、歐鰨、漠斑牙鲆等,現在除了大菱鲆,其它國外品種在市場上已經難覓蹤跡,國內的專家們把目光和科研目標更多地轉向了鄉土品種。
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站利用蝦蟹混養的池塘養殖半滑舌鰨已經成功。原來半滑舌鰨都在車間里養,但周期太長。利用蝦池養能縮短養殖周期。據技術人員講,一萬條魚放到蝦池里養,長出來過斤的能有60%,按每公斤300元計算就是90萬元。一萬條魚苗是14萬元,養殖費用十幾萬就夠了,二三十萬連魚苗都夠了,利潤很可觀。全人工育苗技術成功后,半滑舌鰨不光價格堅挺,還從車間走向了池塘。可大菱鲆,還是窩在車間里走不出來,而且天天地下海水伺候著。據養殖戶介紹,現在一斤大菱鲆的成本是18塊錢,其中水的成本就占了一半,想在大菱鲆上獲取效益難度越來越大。
反觀國內品種的研究,星斑川鰈的研究已進入市場開發階段,半滑舌鰨的開發和市場前景比較樂觀。目前,國內還有很多優秀魚種,比如銀鯧、鰻魚等至今沒能突破人工育苗難關,而這些地方品種正是今后育苗的主攻方向。所有這些鄉土品種一旦形成產業化生產,將大大提升國內海水養殖的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