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行業通用標識“UV赤蟲”因遭搶注而被訴使用侵權
深圳水族飼料企業受困商標糾紛
省水族協會表示商標爭奪戰將直接影響廣東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
一宗商標糾紛案再次引發整個行業動蕩。記者昨日從廣東省水族協會了解到,深圳、廣州、東莞等地幾十家水族飼料企業,相繼卷進一場曠日持久的“UV赤”商標爭奪戰,產品在海內外市場上的銷售也直接受到影響。
“UV赤”商標引發爭議
廣東省水族協會會長楊欽泉介紹說,“UV”是英文UltraViolet的簡寫,主要含義為紫外線,廣泛用于殺菌和消毒;赤蟲(又名紅蟲、血蟲)是觀賞魚最適宜的食餌;“UV赤蟲”在水族行業指經紫外線殺菌處理的赤蟲。“這些業內約定俗成的稱謂在2003年后,因為商標‘UV赤’的注冊而全部改變!
2002年12月,具有日資背景的以水族飼料為主業的深圳某公司,向國家商標局提出注冊“UV赤”商標申請并獲準。該商標注冊類別為商標注冊國際分類第31類,覆蓋寵物食品、魚餌等10種商品。
在獲得“UV赤”商標授權之后短短幾個月內,深圳某公司就控告數家同行商標侵權。工商部門隨即查封了位于深圳明利紅蟲場等企業,將明利紅蟲場價值38萬元的“UV赤蟲”與鋁鉑包裝進行銷毀,并處罰款15萬元。幾乎同時,省內其他7家水族企業也遭到查封。許多一直使用“UV”、“UV赤蟲”為產品包裝標識的企業,感受到一場商標危機山雨欲來。
協會出面調和陷入糾紛
據了解,廣東是全國水族行業的發源地,有水族企業幾百家,生產的觀賞魚、水族用具、水族動物飼料、水質改良劑等產品占全國近80%的市場,而且還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商標危機出現后,深穗兩地水族紛紛向行業協會反映情況。
“2003年6月17日,我就收到了十幾家會員企業的申訴,說他們的企業被工商部門查封!睏顨J泉說,省水族協會隨即出具了一封給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公函,請求重新審議“UV赤”商標的注冊是否與行業整體利益相悖。
然而,這份代表行業利益的公函,卻令省水族協會陷入糾紛漩渦。2004年4月,注冊“UV赤”商標的深圳某公司以函件侵犯其名譽權為由,將省水族協會和會長楊欽泉一起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省水族協會與會長楊欽泉在媒體上道歉,并賠償6萬多元的經濟損失。
今年7月30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定省水族協會和楊欽泉的行為未構成名譽權侵害。“這場官表面上是協會與我贏了,但‘UV赤’商標在行業當中引發的紛爭還沒有結束,給整個水族行業造成的損失還在持續。”楊欽泉心存隱憂。據悉,省水族協會此前已收回公函。
搶注商標引發行業動蕩
這個攪動廣東水族行業的“UV赤”商標是否合法,法學界專家其實各有看法。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許浩明認為,盡管“UV”是有通用標識或通用方法之嫌,但在“UV赤”這個商標中,卻用了一個“赤”字作了特別的限定,便排除了原來的意義或歧義,從而符合中國商標法關于注冊商標的相關規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劉春田認為,如果有證據支持“UV”、“赤蟲”是水族行業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那么“UV赤”這個商標則有搶占公用資源、注冊不當之嫌。
據悉,廣東水族行業“UV赤”商標之爭引發行業動蕩,不過是近年許多行業通用名稱商標事件中的一個,類似的還有“解百納”紅酒、“木糖醇”口香糖、“小肥羊”火鍋、“小農占”大米等等。
知識產權研究專家指出,行業“通用名稱”或類似文字被搶注成商標后,基本都會引發行業內企業間的行政或司法紛爭。這類糾紛對行業發展的不良影響日益嚴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專家認為,應迅速完善現行法律法規來遏制搶注行為,執法機關也應理性和慎重地處理類似糾紛。目前避免行業“通用名稱”被搶注的最有效措施,是由各行業協會或商會委托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提出異議申請,令搶注商標不能取得專用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