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編者按】
近年來,威海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大力培植海參產業,從海參的育苗、養殖、精深加工到品牌營銷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投資“熱浪”。特別是今年11月10日,威海召開了海參產業發展現場觀摩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海參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全市海參產業的新目標。那么,如何做強做大海參產業,提升產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水平,推動產業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局面?今日起,威海日報推出“提升海參產業素質 叫響威海刺參品牌”系列報道,以期喚起社會各界對海參產業的更廣泛關注和理性思考。
漫步威海千公里海岸線,一片片海區被開辟為海參養殖基地;大街小巷海參專賣店隨處可見,盈門的顧客不僅有本地市民,也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經銷商和消費者;不少海參企業紛紛進軍全國銷售市場……從育苗、養殖、生產、加工到銷售,威海海參產業風生水起。
作為全國最大的海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市委、市政府將海參產業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到2015年,全市海參養殖面積將突破100萬畝,鮮參產量將突破6萬噸,兩個指標分別比2009年增加3倍和1倍。海參產業鏈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威海海參產業正在謀劃更宏大的版圖。
古老物種成就新興產業
今年10月底到12月初是鮮海參上市的季節,然而記者發現,在威海一般的海鮮市場上卻很少有鮮海參出售。一些多年經營海鮮生意的商販告訴記者:“現在加工海參的企業越來越多,威海的鮮參早都被預訂走了。”
讓養殖戶們高興的是,今年的海參不僅產量高,價格也是漲聲一片。“今年我這兒出產的成品參售價達100多元一斤,去年秋天一斤只有80元。”談起今年的收成,威海康源海參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樹松顯得十分高興,他擁有80多畝養殖面積,主要進行池塘生態養殖和潮間帶圍堰養殖。
市海參產業協會秘書長林樂福告訴記者:“海參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距今已有6億年的歷史,種類甚多,我國可供食用的有20多種,其中刺參為上品,自古以來被譽為‘海產八珍’之一,名列海味之首。‘威海刺參’屬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刺參上品中的極品,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明代出版的《食物本草》一書作者姚可成指出,海參有主元補氣、滋益五臟六腑和祛虛損的養生功能。清代《本草從新》、《本草綱目拾遺》等中藥典籍將海參列為補益藥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海參分會會長管華詩介紹,食用海參可以提高人體的身體機能,海參中富含18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所必需,海參中還含有酸性粘多糖、膠原蛋白、海參皂甙等多種活性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多不飽和脂肪酸明顯高于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且不含膽固醇。民間更有“6天海參進補,春天上山打虎”的諺語。
近幾年,海參以其特有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價格較高,但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在飛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威海海參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經濟效益突出,成為全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產值最高、效益最好的養殖品種。2009年,全市海參總產量達2.94萬噸,占全國的1/3、全省的1/2,鮮參實現產值40億元,占全市海水養殖產值的29.6%;全市海參育苗、養殖、加工、銷售的企業和業戶4000多家,直接吸納就業4萬多人。2010年,全市鮮參產值則達近60億元。
高品質造就“威海刺參”內涵
對于任何一個產業來說,產品質量是產業發展的生命,沒有好的品質就沒有消費者的認同,沒有認同也就沒有市場。
威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高品質刺參生長。對此,市水產研究所原所長王義民頗為自豪地說:“威海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擁有近千公里黃金海岸線,沿岸沒有大的工業企業,近海遠離大江大河入海口,各海區近海海底比較平緩,海底大多為礁石或泥沙石混合地質,藻類資源品種多,浮游生物豐富,水質無污染且肥沃,淺海年均溫度10℃至15℃,年均鹽度在30‰左右,適合刺參生長的-15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達330萬畝,是刺參生長的理想之地。”
近年來,威海大力推進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海參產業在政策扶持和產學研結合的助推下,涌現出一批發展前景好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海參育苗、養殖、加工企業。
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承建管理的國家級威海刺參原種場,2010年提供種參2.47萬頭,每個售價達110元,除滿足威海養殖企業需要以外,還供應大連、青島等市場。“海參和其它生物一樣,遺傳基因對品質的影響很大,根紅苗正是保證海參品質的基礎。”該公司常務副董事長鄒吉新說。威海另一家企業——好當家集團則是省級刺參良種場。
隨著“科技興養”戰略的實施,威海先后突破了海參立體養殖、池塘養殖、底播增殖等多項養殖技術,探索出高密度池塘養殖、潮間帶圍堰養殖、底播增殖和浮筏、沉籠等養殖方式,并配套推廣池水增氧技術,建設和形成了以西港刺參原種場有限公司、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武嶺德圣緣海珍品養殖有限公司、尋山集團公司、俚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霞口集團等企業為龍頭的無公害綜合示范區。
隨著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的加強,好當家等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海參深加工企業迅速崛起,新開發出即食、凍干、膠囊、液體等海參產品,改變了以干海參為主的傳統海參產品格局,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市場前景廣闊。
為促進海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市海洋與漁業局定期對各生產基地的技術人員、科技指導員進行培訓,并組織專家巡回指導,從海參的苗種生產、養殖管理、投入品的使用等各個環節入手加強行業監管,推行海參養殖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制度。威海市海參產業協會也于2004年底成立,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逐漸規范,帶動了威海海參產業化發展。
威海刺參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姿態,躋身全國海參養殖、生產和加工的前列。
資源優勢化為市場與品牌優勢
“好的海參必須通過媒體傳播,才能讓社會了解。”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衛剛認為,“威海刺參”必須拋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觀念,大力宣傳自身品牌。作為極具特色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威海刺參”是我們這座城市應傾力打造的海珍品品牌。
近年來,威海海參企業不斷探索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全力拓展全國市場,“威海刺參”知名度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威海的多數海參養殖企業還在足不出戶銷售鮮參的時候,威海雙舉海參專賣店已經開到了全國30多個城市。由于總經理李雙舉從一開始就重視品牌打造及推廣,短短7年時間,雙舉海參專賣店創造了從一個40平方米的小店發展到今天全國40余家分店、年銷售額過億的奇跡。
宮品海參近年來斥巨資在上海閘北區和長寧區建立兩大宮品海參直銷中心,并逐步發力南京、杭州、溫州等長三角重點海參消費城市。
去年12月20日,“好當家”海參首家旗艦店在青島隆重開業,目前其在全國的專賣店已發展到200多個,暢銷國內各大城市。
2010年11月1日,威海皇純海參正式登陸淘寶商城,執行直銷的產品價格政策,開始向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進軍……
經過多年發展,威海刺參產品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逐步認知和接受,消費量節節攀升,近年來連最難進入的長三角地區也活躍著威海刺參的“身影”。目前,“好當家”牌海參成為國內唯一獲得國家名牌農產品稱號的海參產品,“宇王”、“雙舉”、“紅一切”等10多個品牌獲得全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稱號,對于提升威海海參產業的整體品牌形象起到積極的作用。
2009年2月,在政府推動和各部門及市海參產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威海刺參”注冊為“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地理標志的確立,如同給威海刺參建立了一道堡壘,對威海本土產品整體品質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對叫響“威海刺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1月10日的全市海參產業現場觀摩會更明確地提出,要面向全國打造“威海刺參”品牌,這實際是在為威海海參產業作“公共營銷”,積極推動品牌資源整合,促進企業在攜手發展的同時,打造具有特色的個性品牌,威海海參產業必將因此贏得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