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市政協副主席陳昌生:廈門可大力開發海藻新能源
海藻和石油,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你可知道,海藻是當今世界上最熱門的新型生物能源。未來用它替代石油,也并非天方夜譚。
廈門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集美大學教授陳昌生,是海洋水產方面的一位權威專家。他日前提出,廈門有條件大規模開發海藻能源產業,解決日益緊張的能源問題。
藻類光合作用可產生新能源
據陳昌生介紹,藻類是當今世界上生物量最大的植物之一。而對人類更具意義的是,藻類光合作用的產物——— 糖類和脂類,又是生產生物能源乙醇和柴油的優質原料。
陳昌生告訴導報記者,藻類能源的開發,已得到各國政府和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比如,在大型海藻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美國能源部專門種植多年生巨藻,利用天然細菌發酵或人工發酵,進行天然氣的開發,單位成本僅為工業開采天然氣成本的1/6左右。
2006-2010年,國際石油價格一度大幅上揚,這也大大刺激了微藻生物柴油產業化技術的開發。
福建海藻資源占全國的四成
據統計,2007年全球海藻鮮重總產量為1245萬噸,其中中國為741萬噸,大約占全球海藻總產量的60%,而福建海藻又占了全國的40%左右。福建海藻產業不論是產業規模還是出口貿易方面,在我國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陳昌生表示,廈門雖然不是海藻主產地,但福建是海藻生產大省,周邊資源十分豐富,廈門可考慮在海藻綜合加工利用及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做一些工作。
將海藻產業化列入“十二五”
用海藻開發新能源,原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非常復雜的技術。
陳昌生建議,廈門可利用福建的豐富海藻資源,開展海藻能源產業化開發的研究,作為“十二五”的攻關項目,作為技術儲備,使廈門在新能源開發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他還建議政府部門重視藻類能源開發、利用及其產業的發展,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藻類生物能源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規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