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承擔的省科技廳科研項目“閩江水系重要經濟魚類遺傳背景研究”、“鰻池藻相人工定向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及“優質魚室內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技術研究”三個項目日前分別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閩江水系重要經濟魚類遺傳背景研究”項目對黑脊倒刺鲃染色體進行核型分析、運用生化標記同工酶、線粒體DNA序列、分子標記AFLP等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了目前黑脊倒刺鲃和斑鱖資源的遺傳背景,制定了黑脊倒刺鲃的種質地方標準,對黑脊倒刺鲃和斑鱖資源保護及其育種有重要意義。
“鰻池藻相人工定向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通過對鰻池養殖水環境中浮游生物種群及理化因子進行系統的監測分析,初步掌握鰻池藻相與水質調控、鰻魚攝食生長與品質的相關性;首次在鰻池中篩選出與水質狀況密切的優勢藻種,并開展優勢藻種的定向擴大培養;系統地分析影響優勢藻種生長的相關因子及優勢藻種間的競爭機制。該技術在建甌小橋鎮福源水產開發有限公司養殖基地120畝鰻池進行了應用示范,生產無公害鰻鱺產品138噸。該技術能夠有效地控制鰻池水質穩定,減少病害發生及改善鰻魚品質,為今后深入研究鰻魚健康養殖模式奠定了基礎。
“優質魚室內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技術研究”項目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別在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榕橋中試基地100立方米循環水養殖車間進行海水魚美國紅魚和淡水魚歐洲鰻鱺的養殖試驗,并獲得了成功。在內陸地區通過人工調配海水進行海水食用魚養殖,為我國內陸地區能夠吃上物美價廉的鮮活海產品進行了有益嘗試。歐洲鰻鱺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成功大大降低了養殖污水外排對環境的污染,此外,結合水培蔬菜等模式,將養殖排放的水體進行處理回收,在收獲了大量綠色有機蔬菜的同時,又起到了凈化水質的作用,基本對環境實現了零排放,為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探索了一條可行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