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河道里綠萍、浮漂草瘋長,人工打撈太費力,使用除草劑污染環境,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最近,浦東新區新場鎮利用食草魚降服了“綠魔”,不僅修復了水生態,還實現了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走進新場鎮新南村,只見村民宅前的陶家港河水清澈,水下魚兒穿行。新場鎮河道管理站負責人唐偉根說,河道管理站與新南村及企業合作,在新南村大治河以南的陶家港、曹塘港等約300余畝水域,進行食草魚類制約“綠魔”探索實驗。去年2月,70萬尾青魚、鰱魚、鯽魚、鳊魚等魚苗按一定比例進行投放,白鰱、花鰱以浮游生物為食,是綠萍、浮漂草的天敵,而青魚、鯉魚以水草和底棲動物螺類等為餌料。一年來,放養的魚類長勢良好,這些魚類有效消耗掉了水中的生物,減少水質的富營養化,從而起到凈水作用。由于管理區域內禁止使用電擊、地籠網等掠奪性捕撈行為,一般河道幾乎絕跡的河蟹、河蝦、鰻鱺等野生資源也多了起來。
“水中游了食草魚,綠萍、浮漂草一掃光。”新南村的8名河道保潔員談起放養食草魚很有感慨。“利用自然生態的漁業辦法改善修復水生態,是維護生態平衡的科學手段。今后將進一步推廣。”新場鎮河道管理站負責人表示,放養食草魚既有效制約水草瘋長,又有利于改善水環境,同時采取可持續利用措施,避免了掠奪性捕撈,有利于修復野生魚類資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