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又叫松魚、胖頭魚、花鰱、黑包頭魚、包頭魚、黃鰱、黑鰱、麻鰱、大頭鰱、饈魚、鰫魚,大頭魚、擺佳魚、鳙頭鰱等。
鳙魚原產于我國,它為重要的經濟魚類,又是我國傳統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疾病少、養殖和天然產量均較高等特點,主要生活于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等水系及湖泊、池沼中,目前已經人工移殖到世界許多國家飼養。
鳙魚的科屬:鳙魚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鳙屬。
鳙魚的分布:分布水域很廣,從南方到北方幾乎全中國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鳙魚屬于濾食性魚類,對于水質有清潔作用,一般魚池、水庫多于其它魚類一起混養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鳙魚的習性:鳙魚性溫馴,不愛跳躍,行動較遲緩。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濾食性,主要吃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如劍水蚤)等浮游動物和原生動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藍藻類)和人工飼料。鳙魚的鰓毛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為主,有時魚蟲小蝦也照吞不誤。
鳙魚的形狀:鳙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須,下咽齒勺形,齒面平滑。鱗小,腹面僅腹鰭甚至肛門具皮質腹棱。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
鳙魚的生長速度: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體中,通常可見到10公斤以上的個體,最大者可達50公斤。適于在肥水池塘養殖。在飼料充足的條件下,1齡魚可重達0.8-1公斤。性成熟年齡與草魚相同或稍早。初成熟個體重在大部分地區需10公斤以上,但在兩廣地區,通常不足10公斤的親魚也可產卵。催產季節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態條件大致與鰱魚相同。
休形象鰱魚,頭大,幾乎占魚體長的1/3。口大,口形、口位與鰱魚相同。眼位于頭軸線之下方。鱗細小。胸鰭很長,超過腹鰭基部而達腹鰭長的1/3~2/5處。背部灰黑并略帶黃色,兩側較淡,間有黑色花斑,腹部淡灰色。
一般說來,鳙魚最大的可達40千克。體側扁,頭大口寬;腹面自胸鰭基甚至腹鰭呈弧形,自腹鰭基部致肛門具肉棱。鰓耙分離、細密,長度與鰓絲相同。下咽齒1行,草履狀。體灰黑色,背面和上側面暗褐色,分別有黑色細斑。
鳙魚是中上層魚類,性溫馴,行動斯文,受驚動時也不會亂竄亂跳,常棲息于水體的中、上層,但不如鰱魚那樣接近水面。養殖這種魚容易管理、捕撈和活魚運輸。鳙魚是較喜溫的溫水性魚類,它的適宜生長溫度比草、鰱魚略高,水溫低于20℃時,生長顯著減慢。鳙魚耐低氧,能適應肥沃的池塘環境。
在天然情況下,鳙魚的產卵季節,比同地區的鰱魚略晚一個節氣,在長江,多集中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長江中的產卵場從湖北宜昌至黃石市最集中。產卵習性與草、鰱魚相似,卵也是漂浮性。人工繁殖的時間也要比鰱魚晚些。
鳙魚也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魚類,從魚苗到成魚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4齡前雌雄個體的生長速度相似,5齡后雌魚的體重增長比雄魚大。體長增長,1~3齡最快。4齡開始急劇下降。體重增長,2~7齡都較快,其中3齡增重最快,鰱魚具有生長快、病害少、容易飼養和捕撈,特別是耐粗養,不需要商品飼料,容易保活保鮮等優點,是很受養魚界歡迎的養殖品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品種圖片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