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水產(chǎn)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chǎn)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chǎn)技術(shù) | 對蝦網(wǎng) | 會議展會 | 水產(chǎn)視頻 | 水產(chǎn)論壇
黑裙魚體型與同屬其他品種相似。頭部紅色,吻部鮮紅色,故又稱紅鼻魚。全身銀白色,近似透明,尾鰭上有與剪刀魚相似的黑白條紋,故得名。紅鼻剪刀魚與普通紅鼻魚的區(qū)別在于紅鼻魚各具有3條黑白條紋,而紅鼻剪刀魚具有5條黑條紋和4 條白條紋。體長50~60毫米 。體高、側(cè)扁,最長可達8厘米。前半身銀灰色,有2條黑長斑,后半身黑色,背鰭高而短在背鰭上中部。背鰭、脂鰭、臀鰭均黑色,尾鰭深叉形透明無色。臀部與腹部一樣寬大,臀鰭也特別寬大延長直至尾柄,構(gòu)成了奇特的形體,游動尤如搖滾舞。
黑裙魚的飼養(yǎng)要求
水溫:24~26℃℃;硬度:DH6左右;Ph值:6.5~7;食物:水虱等水生甲殼類、干飼料也可;性情:個性膽小溫和,活潑喜群居生活;屬鮭鯉目體高而側(cè)扁,頭短,吻圓鈍,尾鰭呈叉形。魚體前半部呈銀灰色,體側(cè)各有三條黑色橫紋,一條通過眼睛,一條通過鰓蓋后部,一條通過背鰭起點到胸鰭基部。魚體后半身突然變得細小,好像少了一半,所以又稱為半身魚;魚體后半身為黑色,背鰭、臀鰭有黑色斑點,胸鰭、腹鰭、尾鰭無色透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色逐漸變成淺灰色。臀鰭寬大,游動起來猶如一條擺動的黑裙子,又似一把搖動的扇子故名黑裙魚和黑掌扇。成魚體長約7~8厘米。雌雄區(qū)別:雌魚較雄魚大,腹部凸出,體長可達7厘米,雄魚體瘦長,背、臀鰭未端尖長一般在3~5厘米。 原產(chǎn)地區(qū)(國家) 亞馬遜河上游、玻利維亞境內(nèi)。體高、側(cè)扁,最長可達8厘米。前半身銀灰色,有2條黑長斑,后半身黑色,背鰭高而短在背鰭上中部。背鰭、脂鰭、臀鰭均黑色,尾鰭深叉形透明無色。臀部與腹部一樣寬大,臀鰭也特別寬大延長直至尾柄,構(gòu)成了奇特的形體,游動猶如搖滾舞。黑裙魚對水質(zhì)要求不苛刻,水溫20~24℃。較喜動物性餌料,但人工飼料、干飼料也攝食。黑裙魚性格溫順,活潑愛動,宜和其他好動的魚混養(yǎng)。
黑裙魚在自然界中長約6-8厘米,水族箱養(yǎng)殖的一般長約3-6厘米,體高,側(cè)扁,近似菱形。臀鰭寬大,脂鰭較小,胸鰭、腹鰭、尾鰭均為白色。黑裙魚最大特點是:從背鰭起到尾部后緣,包括背鰭、臀鰭、脂鰭,后半身均為黑色,而前半身均為銀白色,上面還有黑色縱紋。黑裙魚受驚恐時體色會變淡,隨著魚齡的增長,身上的黑色也會逐漸變淡。黑裙魚全長雄性6厘米,雌性8厘米,體高,側(cè)扁,近似菱形。從背鰭起到尾部后緣,包括背鰭、臀鰭、脂鰭,后半身均為黑色,而前半身均為銀白色,上面還有黑色縱紋。黑裙魚受驚恐時體色會變淡,隨著魚齡的增長,身上的黑色也會逐漸變淡。原產(chǎn)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維亞及巴拉圭等地。適宜水質(zhì)pH6.8~7.0,硬度為4,水溫20~25攝氏度。喜在中水層游動。
雜食性,較喜動物性餌料,如水虱等水生甲殼類。幼魚活潑好動,性情溫和,能與多種魚混養(yǎng)。對飼養(yǎng)條件不苛刻,對飼料要求比較低,各種動物性餌料、人工飼料均可投喂,攝食兇,食量大,因此生長發(fā)育迅速。卵生,繁殖并不難,繁殖用水一般要求水溫27~28攝氏度,pH6.8~7.0,硬度為4,繁殖缸內(nèi)應放置一些水草,作為卵附著物,缸底不必鋪沙。將發(fā)情的雌雄魚按2:1或3: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可見雄魚追逐雌魚,反復多次后,完成產(chǎn)卵排精。雌魚每次產(chǎn)卵300~500粒。卵微帶粘性,受精卵約經(jīng)36小時孵化,孵化后第二天仔魚開始游動。黑裙魚有食卵習性,故產(chǎn)卵后應及時將親魚撈出另養(yǎng)。黑裙魚和同科其它魚不同的是,受精卵孵化時不畏光,繁殖缸不用遮光。幼魚6個月可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十次左右。黑裙魚隸屬脂鯉科裙魚屬,本屬背鰭和臀鰭寬大,脂鰭較小。黑裙魚屬卵生草上產(chǎn)卵魚類,8~10月齡性腺成熟。黑裙魚繁殖水溫27~28℃,繁殖箱不必鋪砂,應放水草,雌:雄性比為2:1或3:1。產(chǎn)卵箱不必遮光。它有吃卵習慣,產(chǎn)卵后應將親魚撈出。其他情況參考寶蓮燈魚。
黑裙魚最大特點是:從背鰭起到尾部后緣,包括背鰭、臀鰭、脂鰭,后半身均為黑色,而前半身均為銀白色,上面還有黑色縱紋。黑裙魚受驚恐時體色會變淡,隨著魚齡的增長,身上的黑色也會逐漸變淡。黑裙魚的飼養(yǎng)要求黑裙魚活潑好動,性情溫和,能與多種魚共同混養(yǎng)。黑裙魚對飼養(yǎng)條件不苛刻,喜歡在pH6.8-7.0,硬度為4,水溫20-25攝氏度的飼水中生活。黑裙魚對飼料要求比較隨和,各種動物性餌料、人工飼料均可投喂,并喜在中水層游動覓食,攝食兇,食量大,因此生長發(fā)育迅速。黑裙魚雌雄鑒別與飼養(yǎng)成熟的黑裙魚,雌魚體形寬厚,通常比雄魚大1/3,而且腹部比較圓胖,特別是繁殖懷卵期,魚腹顯著膨大;雄魚腹部側(cè)扁而薄,一般雄魚的體色要較雌魚深而艷。黑裙魚屬卵生魚類,8-10月齡進入性成熟。黑裙魚繁殖并不難,繁殖用水一般要求水溫27-28攝氏度,pH6.8-7.0,硬度為4,繁殖缸內(nèi)應放置一些水草,作為卵附著物,缸底不必鋪沙。將發(fā)情的雌雄魚按2:1或3: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一般第二天即產(chǎn)卵受精。黑裙魚有食其卵的習性,故產(chǎn)卵后應及時將雌雄魚撈出另養(yǎng)。黑裙魚和同科其它魚不同的是,黑裙魚的受精卵孵化時不畏光,繁殖缸不用遮光。受精卵1天即可孵化出仔魚,2-3天即會游動覓食,初喂時須投喂“洄水”喂養(yǎng),逐步改喂其它魚蟲。
1、黑裙魚容易飼養(yǎng),對飼養(yǎng)條件要求不高。.2、飼養(yǎng)水溫20~30℃,水質(zhì)為微酸性軟水。3、各種餌料均可投喂,食量大,生長快。黑裙魚身體強壯,性情活潑而溫柔,但膽小,喜在水族箱中上層水域游動覓食。極少吃浮在水面或者沉在缸底的餌料。雌雄鑒別:雄魚腹部扁平,色略深。雌魚腹部圓胖。
黑裙魚屬卵生魚類,8-10月齡進入性成熟。黑裙魚繁殖并不難,繁殖用水一般要求水溫27-28攝氏度,pH6.8-7.0,硬度為4,繁殖缸內(nèi)應放置一些水草,作為卵附著物,缸底不必鋪沙。將發(fā)情的雌雄魚按2:1或3: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一般第二天即產(chǎn)卵受精。黑裙魚有食其卵的習性,故產(chǎn)卵后應及時將雌雄魚撈出另養(yǎng)。黑裙魚和同科其它魚不同的是,黑裙魚的受精卵孵化時不畏光,繁殖缸不用遮光。受精卵1天即可孵化出仔魚,2-3天即會游動覓食,初喂時須投喂“洄水”喂養(yǎng),逐步改喂其它魚蟲。黑裙魚8~10月齡性成熟,當雌魚腹部膨大時,選雄魚配對入缸。要求水溫25℃以上,比原飼養(yǎng)水溫高1~2℃,pH6.8~7,硬度4度。放入魚巢后,可見雄魚追逐雌魚,反復多次后,完成產(chǎn)卵排精,撈出親魚,以免親魚吞卵,受精卵不畏光,一天后可以孵出魚苗。 繁殖容易,繁殖箱中宜多植水草或置棕櫚絲,適宜水溫為26℃。在雄魚追逐下,雌魚游進濃密的草叢中排卵。產(chǎn)卵完畢,要將親魚立即撈出,另行喂養(yǎng)。魚卵微帶粘性,受精卵約經(jīng)36小時孵化,孵化后第二天仔魚開始游動。飼養(yǎng)幼魚的魚缸應保證光線充足,6個月可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十次左右。可與其他魚混養(yǎng)個性膽小溫和,活潑喜群居生活,喜弱酸性的軟水,對水質(zhì)要求不嚴,最喜歡在水的中層游動,但可以活動在任何的水層中。可與其他魚混養(yǎng)。
繁殖要訣:1、黑裙魚屬于卵生魚類,幼魚經(jīng)8個月生長性腺開始成熟。2、繁殖時水溫宜保持在27~28℃,水質(zhì)為微酸性軟水,水體四角密植茂盛水草。3、于傍晚時分將一對親魚放入繁殖水體中,一般翌日黎明親魚就會產(chǎn)卵。受精卵經(jīng)24~36小時孵出仔魚,剛出殼的仔魚常常拖著小尾巴浮在水面,3~4天后仔魚開始游水覓食。4、產(chǎn)卵結(jié)束后立即將親魚撈出,因為此魚有自食其卵的習性。基本養(yǎng)殖材料:體質(zhì)強健,容易飼養(yǎng),食物主要是肉食性主食水虱等水生甲殼類、浮游類動物干飼料也能接受,在21~32℃的水溫下均生長良好,最適宜的水溫為24~26℃,適合養(yǎng)在水草缸中。繁殖管理熱帶魚的繁殖:熱帶魚品種較多,來源較廣。不同品種的熱帶魚,因原始棲息地的氣候不同,生活習性各異、繁殖方式也迥然不同。1.繁殖用水(1)活性碳過濾水:將活性碳裝入塑料或搪瓷圓桶中,讓自來水從底部的進水口流入,從頂部的出水口流出。過濾后的水貯存在水族箱或其他容器中,既可作日常飼養(yǎng)用水,又可作普通熱帶魚的繁殖用水。(2)離子交換樹脂過濾水:將離子交換樹脂作過濾材料,借助于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能力,可將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亞硝酸鹽吸附,過濾后的水質(zhì)是中性軟水,適合作擬鯉科、鯉科、慈蜩科的魚類繁殖用水。(3)去離子水:又名蒸餾水。一般采用電滲析和電解法來獲得,水質(zhì)非常純凈。去離子水的水質(zhì)極軟,水中含氧量極低,不適宜作飼養(yǎng)用水。使用時,常采用與清潔水兌摻的方法,來獲得不同硬度和酸堿度的水質(zhì),滿足不同品種繁殖用水。
熱帶魚黑裙魚的選購,除了品種的選擇外,更重要的是魚體健康狀況的選擇。只有挑選出身體健康的魚,才可正常飼養(yǎng)。健康的熱帶魚,其體色鮮亮,體表光潔,游動迅速,它們?nèi)河稳簵瑩屖撤e極。健康的熱帶魚,體形端正,游姿迅捷。如果熱帶魚脫離群體,獨自游動或躲在一角,多是身體不適或不健康的魚,可以不選。如果熱帶魚體色暗淡,或體表有一層白翳、白點、絮狀霉菌等,可以不選。如果熱帶魚體表有充血或鱗片脫落現(xiàn)象,可以不選。如果熱帶魚眼睛發(fā)白或失明,也不可選養(yǎng)。熱帶魚選購時,如果家中只有一個水族箱,可選養(yǎng)一些個體大小相近的品種混養(yǎng),或選擇一些性情溫和的魚類混養(yǎng)。不可將大小相差懸殊的熱帶魚混養(yǎng)在一起,以免小型魚成為大型魚的餌料。也不可將性情兇猛的魚類和性情溫和的魚類混養(yǎng)。熱帶魚的選購,還應考慮到水族箱的大小,量材購魚。只有合理的放養(yǎng)密度,才會使熱帶魚健康生長。只有健康的熱帶魚,才會顯現(xiàn)出其特有的色彩和美麗,符合飼養(yǎng)的目的與要求。
運輸前要停止投餌,飼水不需要更換,一般短途運輸時需要停食1天,長途運輸時需要停食2天。短途運輸時,可選用塑料桶帶水運輸,冬季運輸時,可選擇棉絮保暖,一般可依魚袋大小定制棉絮袋,將裝魚的塑料袋放入,扎緊棉絮袋口,水溫可保持1—2個小時不變。長途運輸熱帶魚,可選用規(guī)格不同的透明塑料袋。大規(guī)格塑料袋有80x40厘米,小規(guī)格塑料袋有40x25厘米等。包裝袋均采用雙層重疊使用,小型品種的熱帶魚可用細繩將內(nèi)層塑料袋底角扎牢,大型品種的熱帶魚或鰭條堅硬的品種,內(nèi)外兩層塑料袋間可夾層報紙或紙張。袋內(nèi)裝水以能使魚體正常活動為度,一般約占塑料袋容量的1/5—1/4即可。熱帶魚運輸時可采用塑料袋運輸法,雙層塑料袋中放入1/5—1/4容量的清水后,將魚輕輕放入,用雙手將袋口攏在一起,左手輕捏袋口,右手將袋內(nèi)空氣緩緩擠出,直到全部排凈為止。左手捏緊袋口,右手將充氧管插入袋內(nèi),待氧氣充滿袋內(nèi)2/3空間時,拔出充氧管,右手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袋口,用橡皮筋扎緊袋口即可。熱帶魚運輸時需采用包裝箱,夏季多采用硬質(zhì)紙板箱,箱底襯墊一塊硬紙板,將裝有熱帶魚的塑料袋按序排放,最后在上層覆蓋一塊硬質(zhì)板,合上箱蓋,用打包帶捆扎好即可裝運。冬季時,需要將裝魚的塑料袋放入泡沫塑料箱中,依據(jù)運輸時間的長短和兩地間氣溫的差異等,加放一個水溫50—60℃的保溫袋,確保途中水溫的穩(wěn)定,合上箱蓋,用封箱帶封緊。再在泡沫塑料箱外套一個紙板箱,用打包帶扎緊即可。
當今生活節(jié)奏緊張,在閑暇之余養(yǎng)花弄草、飼養(yǎng)觀賞魚,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為了讓廣大觀賞魚愛好者盡快掌握飼養(yǎng)觀賞魚的一般技術(shù)、技巧,解所需設(shè)備、環(huán)境,我們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各地自然條件,編寫了本。本書分為金魚、熱帶魚、錦鯉和觀賞魚常見病防治四大部分,介紹了各個觀賞魚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評判品種優(yōu)劣的標準,人工繁殖技術(shù),魚苗、魚種的孵化與培育,成魚的飼養(yǎng)管理,天然餌料的搜集與培養(yǎng),人工飼料的配方,運輸方法,室內(nèi)飼養(yǎng)景觀設(shè)計要素等。
(一)發(fā)病因素熱帶魚疾病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生物性疾病。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傳染病,其特點大多是發(fā)病急,傳播快,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其特點是非生物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水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的改變引起飼水變質(zhì),誘發(fā)魚體生理機能失調(diào),使魚體出現(xiàn)不適,出現(xiàn)代謝障礙或機能紊亂而發(fā)病。1.內(nèi)在因素熱帶魚是否發(fā)病,與熱帶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抗病能力密切相關(guān)。魚體體質(zhì)強壯,機體對疾病的防御能力較強,即使偶爾感染疾病,也因自身抵抗力的作用而使病癥得到抑制。若魚體質(zhì)不佳,營養(yǎng)不良或瘦弱,魚體受外傷或有其他寄生蟲、慢性病的感染等,因自身抵抗力較弱,就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不適。若一旦碰到發(fā)病季節(jié),如惡劣環(huán)境或各種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的大量侵入,就會容易發(fā)病。2.自然因素:熱帶魚飼水的水溫、酸堿度、化學成分、有害物質(zhì)和溶氧量等常會發(fā)生變化。如果這些因素的變化超出了魚體所能忍受的范 圍,則熱帶魚就會發(fā)病,甚至死亡。如水太渾濁,溶氧量不足,魚類就會出現(xiàn)缺氧的浮頭現(xiàn)象,時間一長,會因嚴重缺氧而窒息死亡。又如當水溫低于熱帶魚忍受的極限時,很快就會導致死亡。若是短時間的低溫或水溫不適,即使不會發(fā)生死亡,也會嚴重損害魚體的健康,誘發(fā)魚體患病。若因日常換水時新舊水溫相差明顯,也會誘發(fā)魚體感冒。有的因光線不足,也會引起魚體新陳代謝紊亂,體色異常,體表粘液增多,為真菌、寄生蟲的粘附寄生提供條件,久而久之就會很容易發(fā)生各種病癥。3.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如機械損傷,食物或藥物中毒,放養(yǎng)密度過高,品種間個體搭配不合理等,都會引起魚類生理上的不適以致患病死亡。所以,對熱帶魚日常操作時動作要輕緩,尤其是換水是更應仔細,避免魚體受傷。此外,投餌時,餌料要清洗,數(shù)量要適中,避免將有害物質(zhì)帶入水中或過量投餌引起水質(zhì)的惡化。熱帶魚的飼養(yǎng)是一項十分細致的工作,養(yǎng)魚者不但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還必須善于觀察分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微妙變化,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熱帶魚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其病原體是各種微生物和寄生蟲,它們體積小,肉眼看不見,需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幾百倍或幾萬倍時才能看見。這些病原體大多數(shù)是單細胞生物,構(gòu)造簡單,種類繁多,繁殖速度快。它們民引起的魚病稱為傳染性病。這是熱帶魚疾病中最常見的。此外,原生生物、蠕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稱為傳染性寄生蟲病。它們體積較大,大部分肉眼看得見。這類病原體所引起的疾病在熱帶魚疾病中比較少見,危害程度較輕。
兩種常見疾病的防治:
一、皮膚充血病:1.發(fā)病原因。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魚體長期缺乏光照、水質(zhì)不良或頻繁換水。 此病多在陰雨季節(jié)發(fā)生,若不及時治療,輕者影響食欲,重者造成魚類死亡。2.防治方法。加強光照、降低水位或提高水溫,可抑制此病的蔓延;在10公斤水中溶解1~2克呋喃西林,浸洗病魚10~30分鐘;用3%~5%的濃鹽水,浸洗病魚10~15分鐘。
二、燙尾病:1.發(fā)病原因。魚池水質(zhì)在由清轉(zhuǎn)綠的變化過程中,光照強、氣溫高、氣壓低、投餌少等因素導致水溫突然升高、魚池上下層水溫差較大,從而引發(fā)觀賞魚燙尾病的發(fā)生。燙尾病對魚類雖沒有致命威脅,但對魚的尾鰭形狀及色澤影響較大。如處理不及時會引起尾鰭腐爛,導致水霉菌侵蝕腐爛部位,最后引起爛尾癥。患燙尾病的魚類,各鰭條軟組織部位充滿氣泡,致使魚體失去平衡倒掛于水面上。該病在氣溫25℃以上的季節(jié)最易發(fā)生。2.防治方法。對患燙尾病的魚必須及時隔離并立即更換新水,經(jīng)過1~2天,魚體尾鰭即可恢復正常。在水色較淡的魚池內(nèi),對患燙尾病程度較輕的魚類,可加注一些低于池塘水溫的清水以降低水溫,刺激機體新陳代謝,這樣更有利于尾鰭氣泡的排出。另外,對于患燙尾病嚴重的魚類,我們可在換水時用手由上至下按摩尾鰭,促使尾鰭條上的氣泡排出,從而使魚體恢復平衡。
防治方法: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鐘。也可選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或選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0分鐘。5、腸炎:其病原體是點狀產(chǎn)氣單胞桿菌,它是由于魚吃了不潔食物,或攝食過飽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魚靜臥缸底,投餌不食,糞便呈乳白色,肛門紅腫。防治方法:可選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x50x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藥后可康復。也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鐘。6、眼球凸出癥病魚兩眼外凸,眼球周圍紅腫發(fā)炎,多是由于水中細菌感染所致。有時病魚6艮球有白色絮狀菌絲侵染,如不及時治療,眼球失明或脫落。本病發(fā)病率較低,但治療困難,死亡率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5分鐘,多次用藥后可痊愈。魚類選購熱帶魚的選購:熱帶魚品種繁多,一般不可能將所有的熱帶魚都選養(yǎng)在同一水族箱中。初次飼養(yǎng)熱帶魚,可以首選胎生魚類,如孔雀魚、紅劍、黑瑪麗等,也可選擇斗魚科魚類,如珍珠馬三甲、接吻魚、藍曼龍、五彩麗麗等。它們對水質(zhì)和水溫要求不嚴格,飼養(yǎng)較容易,可以積累一些飼養(yǎng)熱帶魚的經(jīng)驗,增加自信心。以后可逐漸選養(yǎng)燈類品種、金菠蘿、地圖魚,藍紋神仙等,這樣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可以較全面地了解熱帶魚的各種習性,提高飼養(yǎng)技術(shù),順利地踏入飼養(yǎng)熱帶魚之門。
發(fā)表評論 |
新聞導航 | 更多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品種圖片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