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至今將滿一月,卻“余震”未消。自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問題以來,對中國國內食品消費的影響就從未間斷:從一開始的搶購日本奶粉,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搶購日本罐頭,再到廣州多種蔬菜檢測出放射性碘-131……許多市民已從最開始對日本食品的迫切需求,轉變成現在的談“日”色變,有些甚至還將可能與日本核泄漏沾上一丁點關系的食品完全拒之門外——進口乃至國內生產的海鮮就是一個例子。
記者上周調查采訪后發現,部分正宗的日本料理店餐牌上有超過1/3的產品都已停掉,有些料理店雖已改用澳大利亞、挪威等地產的進口海鮮,但仍因受震后核泄漏事件消息影響銷量下降。除此之外,日本地震后向全球供應的海鮮大減,已令從其他國家的進口海鮮價格微漲。
吉之島停售日產海鮮
日本核泄漏問題從發現至今,涉及的食品范圍不斷擴大,也令不少愛吃的市民變得談“日”色變,對日本食品特別是生鮮類食品避之猶恐不及。不過,記者上周走訪了廣州各大超市,發現廣州的超市里并未銷售由日本進口的海鮮產品。就連廣州最大的進口日本食品超市吉之島,也表示現在并沒有做日本的海產品,特別是廣州人喜愛吃的三文魚,一直都是從挪威進口而非日本。至于華潤萬家、百佳和家樂福等其他超市,也都表示并沒有從日本進口的海產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