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件下發五職能部門
昨日上午,廣州市食安辦主任王凡向羊城晚報記者出示了已下發廣州市農業局、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五大職能部門的最新函件———《關于加強食品核輻射監管的函》。王凡表示,該函要求各部門將食品是否受到核輻射納入監管指標。這也就意味著,廣州市各相關職能部門將在日常的食品安全檢測項目中增加核輻射的檢測,這在全國都屬首創。
可是,在昨日的采訪中,有不少部門向記者表示自己沒有核輻射的檢測力量,那么,此函會否成為一紙空文?
“該函在今日中午前到達各相關職能部門,他們一定會迅速采取行動。如果沒有檢測手段的職能部門也會及時與有檢測手段的部門聯系,相互配合。其實,他們在之前的工作中也多次有過類似的配合行動。”王凡表示。
這一說法在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相關負責人處已得到肯定。該負責人表示,檢驗檢疫部門具備檢測核輻射的儀器,只是針對進出口商品的檢測。如果工商部門需要檢驗檢疫部門配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三種手段檢測核輻射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局擁有三種檢測核輻射的儀器。一種是對于人體進行核輻射檢測的儀器,這種儀器在日本地震后的電視新聞報道中經常可以見到,價格大約在十多萬元;一種是小型便攜式 的核輻射檢測儀器,是針對物品的表面進行核輻射檢測的,類似目前臺灣在市場使用的檢測儀器,價格在4萬元-6萬元;還有一種就是價值上百萬元的核輻射檢測儀,可以對所提供的樣本進行核元素的檢測。如果是食品的準確檢測最好采用第三種儀器檢測。
檢測范圍不止海產品
更讓人關注的是,在此次下發的函件中,各部門需要加強檢測核輻射的并不限于海鮮類產品。該函指出“請有關單位尤其加強對進口食品 、海產品、新鮮果蔬的輻射物的監測”。
“其實,廣州市食安辦也一直在關注日本核輻射對于廣州市食品安全的影響。但是,核輻射的檢測是個新事物,在以往的食品安全檢測中都沒有遇到過。而且沒有想到的是市場的恐慌心理對于海鮮的影響有這么大。”王凡對于羊城晚報的相關報道表示肯定,他認為媒體的監督確實推動了政府部門對于該項措施的盡快落實。
各部門作出積極回應
記者注意到,昨日下發的函件也同時轉給了廣州市副市長曹鑒燎。并要求各部門發現食品中含輻射元素輻射量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要及時查處,并及時將情況告知市食安辦。
而廣州市工商部門的相關人士昨日回應,已經接到食安辦的相關通知。會將核輻射的檢測納入到日常的食品監管指標中,并加大 對市場的巡查力度,特別是對進口 的海鮮和蔬菜 。目前工商的流動檢測車沒有具備檢測核輻射的能力,但是一旦發現可疑食品,工商部門將會將樣本送往法定的檢測部門檢測。而廣州市質監局也表示收到通知,但具體下一步怎么做還要走一個流程。
商家歡迎檢測以證“清白”
由于日本將核污染的水排入海洋,市民對海鮮的恐懼心理直接造成了廣州多家海鮮檔口銷量下降。對此,有商家急盼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及時出來對市場的海鮮進行核輻射檢測。“我們其實很愿意配合相關部門的檢測,這也許能給市場的商家帶來復蘇生機。”昨日,東川新街市經理劉偉文表示。而其他一些商家也紛紛表示非常歡迎政府相關部門到現場檢測海鮮的核輻射。他們表示,“現在亟需主管部門做一些檢查讓市民放心,樹立消費信心,從而啟動海產品消費”。 而在市民層面,羊城晚報現場做了一個調查,有80%的家庭對吃海鮮表示擔心。每天都要吃一斤魚的林先生特別告訴記者,現在不敢吃魚,還在等政府相關部門及時檢測和公布結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