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天上午,由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成都隆重開幕,來自兩岸的產學研等各界代表共四百多人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下午,出席論壇的代表分為四個小組、就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中長期經濟發展構想(黃金十年)等三個議題進行了研討。
在“議題二ECFA實施與促進兩岸經濟發展2組: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研討會上,中共中央臺辦經濟局局長徐莽介紹了大陸努力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的情況。
擴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
徐莽說,2005年以來,大陸陸續宣布將準入大陸市場的臺灣水果品種由12種擴大到22種,并對15種水果、11種蔬菜、8種水產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對臺灣農產品通關檢疫實施便捷措施,積極鼓勵并協助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建立銷售渠道,大陸進口臺灣農產品增長很快。
徐莽介紹,據大陸海關統計,僅去年1--11月大陸進口臺灣零關稅農產品總量達1.2萬噸,總額為1641.6萬美元,同比增長70.7%。而臺灣出口大陸的農產品總額也從1997年的1456萬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64億美元,增長近25倍。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
徐莽說,去年兩岸商簽ECFA的過程中,大陸將臺灣中南部農漁民最為關切且具有出口潛力的蘭花、茶葉、石斑魚、虱目魚等18項農漁產品列入了早期收獲清單,逐步實現零關稅優惠。
為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徐莽說,2006年,大陸工商管理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制止和查處假冒臺灣水果行為的通知》、《關于加大臺灣農產品商標權保護力度促進兩岸農業合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切實加強市場監督管理,規范水果市場的交易秩序,加大力度制止和查處假冒臺灣水果的行為。同時,明確要求在商標審查、異議裁定和爭議裁定中依法制止以不正當手段搶注臺灣農產品知名商標的行為,加大涉臺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的保護力度,保障臺商正當權益。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相繼出臺具體措施,加強對臺灣農產品及商標權的保護,嚴厲打擊假冒臺灣水果的行為,積極保護臺灣知名農特產品商標。對于此前被搶注的“阿里山”、“梨山”等臺灣農特產品商標,大陸有關部門已經依法作出撤銷裁定,撤銷了在地31類鮮水果、鮮棗商品上注冊的不當商標,駁回了使用在咖啡上的“古坑”商標注冊申請,及時保護了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大陸涉及臺灣農特產品的經營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群眾和臺灣同胞反應良好。
建立健全兩岸農業安全合作機制
徐莽說,2008年,兩岸兩會簽署了《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經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已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的食品安全信息通報、協調處理、業務交流等機制,確保加強兩岸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磋商解決兩岸食品農產品貿易問題和加強兩岸進出口食品安全業務交流。
徐莽介紹,2009年3月至8月,兩岸業務主管部門分別在深圳和臺北舉辦了兩次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專家會議,就兩岸食品安全法規、管理機制和架構、食品安全標準、安全檢驗、進出口監督體系、膳食用中藥品種和保健食品管理等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增進了相互了解。2009年12月22日,兩會第四次商談又簽署了《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協議》,為兩岸在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對話平臺。
徐莽指出,為落實這些協議,大陸質檢等部門舉辦“2010年海峽兩岸標準合作研討會”、邀請臺方質檢領域參會人員到廈門實地了解了臺商投資經營情況,并與廈門檢驗檢疫部門進行了業務交流等,為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效率、便利通關打下了良好基礎。
積搭建兩岸農業合作平臺
徐莽介紹,2006年起大陸12個省區市批準設立了25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為臺灣農民和臺資農業企業投資大陸提供了良好平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陸臺資農業企業數超過6000家,投資額超過70億美元,其中90%以上獲得了大陸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有60%以上的企業成為省部級或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際進入園區發展的臺資農業企業則達5000多家,占大陸臺資農業企業總數82%;實際利用臺資58億美元,占臺商投資大陸實際金額81%。
徐莽說,為扶持試驗區和創業園的發展,近年來,大陸有關部門出臺了40多項促進兩岸農業合作的政策措施,其中約三分之一為促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政策措施。有關部門、尤其是設立園區的地區也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普遍加大了對試驗區和創業園的投入,并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為試驗區、創業園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切實解決臺灣農民兄弟的實際困難和需求
徐莽介紹,大陸通過采取緊急采購和正常采購臺灣農產品并行的辦法,切實解決了臺灣農民兄弟的實際困難和需求。2006年以來,大陸應國民黨、國政基金會要求,組織供銷總社和有關企業實施了四次緊急采購,總計向嘉義、云林、臺南、屏東、高雄、臺東等中南部縣市,采購香蕉、柳丁、胡桃柚、釋迦、鳳梨、蓮霧、青棗、楊桃、番石榴、木瓜等水果共4916噸,為幫助臺灣農民緩解豐產滯銷時期遇到的困難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省市在組團赴臺期間,也采購了大量的臺灣農特產品。
徐莽說,近年來大陸有關部門、省市也通過舉辦各種臺灣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以及為臺灣農業企業提供常設展銷平臺等多種方式,積極努力幫助臺灣農特產品擴大在大陸的知名度,開辟銷售渠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