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鲇
步行鲇原產于泰國,泰國人稱之為“Pla Duk Dam”,意為深色蠕動的魚。這種臉上長有觸須的魚是一種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現在它的生存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了泰國的邊境,而達到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美國的佛羅里達(自20世紀60年代末)。但它們的入侵也有光明的一面,對于捕食鳥、短吻鱷和奇怪的佛羅里達人來說,它們是很好的食物。
步行鲇經常使用它們邊際呼吸空氣的能力從季節性或臨時性干涸的池塘中逃離。它們還會利用潮濕的天氣去擴展它們的活動范圍——有時是利用被淹沒的街道或高速公路,但這對它們自己和司機們都不是什么好事。
黑魚能長到1米左右,現在已經記錄到有1.5米長的黑魚標本。它們龐大的體積、鋒利的牙齒以及擁有其他普通魚類難以企及的能夠在陸地上行走的能力,使它們得到了“科學怪魚”的名聲。2004年的影片《恐怖食人魚》就像是火上澆油,促使動物行星以及探索頻道對這種河中怪物、殺人黑魚不遺余力的進行介紹、報道。
黑魚,特別是北方黑魚,笨拙的經由陸地,從一個貯水池爬到另一個貯水池以尋找食物和用以繁殖的更為新鮮的水體。由于長有一種能夠從空氣中抽取氧氣的鰓上器官,它們能夠離開水體而存活多日。
盡管在北美,由于黑魚有能夠從一個池塘“走”到另一個池塘的能力,使其成為一種難以對付的入侵物種,但這種特性也幫助東亞的漁民們在把這種美味賣到魚市前能盡量保持其新鮮。
臀斜杜父魚
臀斜杜父魚原產于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這里的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它們從一個潮池搖蕩到另一潮池的能力。如果需要的話,這種魚可以在離開水體的情況下存活24小時。很有可能的是,在大約40億年前,某種魚類在相似的潮間帶逐步擴展它們的空氣呼吸、鰭行能力,使得它們更適于在陸地生存。
另外,這種不起眼的杜父魚似乎對于它們在陸地與水體邊界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滿意。由此證明,一旦一個物種進入一個可行的生態位,只要在那里可以生存,它們就會傾向于留在那里。
巖跳魚
雖然外表與彈涂魚很相似,但是巖跳魚屬鳚科而彈涂魚屬蝦虎魚科。跳躍的巖跳魚為了尋找食物或者逃避捕食者,能爬到陸地呆上20分鐘。當它們感受到威脅的存在時,巖跳魚會使用它們的胸鰭爬動并且有時收縮它們肌肉發達的尾部從而迅速“跳躍”離去。
巖跳魚脫離了標準的魚類身體構成,有的看上去更像微小的海鬣蜥。它們用鼓起來的眼睛凝視著水面,在躍上海灘前仔細檢查海岸是否安全。
鱔胡鯰魚
鱔胡鯰魚源自非洲,它們擁有長而彎曲的身體,能長到40厘米。像黑魚一樣,鱔胡鯰魚也有一個能通過魚鰓吸收氧氣的鰓上器官,幫助它們在陸地尋找食物時呼吸。
鱔胡鯰魚沒有胸鰭,它們在陸地上追蹤獵物(通常是甲蟲或其他小昆蟲)的策略很單一。這種生物的脊椎,尤其是頸部異常靈活。由于不能像在水下那樣將食物吮吸進嘴,鱔胡鯰魚將它的脖子彎下了,從而可以使它的嘴從上往下壓住食物。這種適應性幫助該生物根據需求從一個池塘轉移到另一個池塘,并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停的進食。
斗魚
斗魚,也稱斑點攀鱸,源自非洲和東南亞。這是一種很認真的在行走的魚:它在陸地上使出渾身解數。在內部,一種類似渦輪增壓器的鰓上器官將氧分子從空氣中抽出,同時在外部,這種魚使用一種多變的鰭片從一個池塘短途“行走”到另一個池塘。當然,即使是行走速度最快的魚也無法和那些高度適應空中和陸上生活的捕食者相提并論。
斗魚慣于在夜間成群結隊的在陸上旅行。想象一下,當你在某天夜里徒步行走時,恰巧遇到一群斗魚與你同行……真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彈涂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