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鱷科學養蝦欽州交流會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州金鱷科技集團曾雄飛教授稱,去年對蝦養殖環境惡化,蝦病暴發,多地區養殖排塘率高達80%,其嚴重性已超過了1993年斑節對蝦白斑病害。而去年經過華南地區的臺風很少,養殖水體交換欠佳,有害物質繼續殘留在水中。已知珠三角冬棚蝦和目前海南昌化地區對蝦養殖發病排塘率已有70%,敲響了2011年對蝦養殖警鐘,2011年對蝦養殖面臨更嚴峻形勢。
金鱷科技集團曾雄飛教授
4月13日,廣州金鱷科學養蝦欽州(廣西)交流會上,曾教授對參會的100多名養殖戶如是說。曾教授說去年很多養殖戶養殖多造不成功,投苗次數多達6-7次,蝦農自己說放苗放到哭了。以前養殖成功率高的養蝦高手也紛紛落馬,面對如此之高排塘率也懵了,不知道對蝦如何養殖了。
“2011年要重新學習養殖了”曾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他要求養殖戶要堅持以防治為主的養殖觀念,消除“一激(應激)三毒(藻毒、菌毒、病毒)”,環境惡變,將導致應激強度增加和菌毒突顯,所以消除“應激”和“藻毒”是工作重中之重。養殖戶必須學會自己看蝦病,每天進行觀察對蝦和養殖水體,不能偷懶。
如何學會看蝦病,曾教授提出4點建議:一、看對蝦尾扇,如果尾扇變紅一般出現病害;二、蝦頭的肝胰臟模糊、腫大、則感染病害;三、消化道清晰無病,如消化道模糊不連續就表現出現問題;四、看活力,把蝦撈起來,活蹦亂跳則表明蝦很健康。
此外,曾教授對在養殖過程中如何消除應激、解毒殺菌、養護底水、增氧追肥、蝦苗(對蝦)過塘等多個環節提出了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法。
廣州金鱷科技集團的胡裕松總經理
廣州金鱷科技集團的胡裕松總經理對今年的養殖形勢表示擔憂。他認為近年來華南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有三個危險期,對蝦發病排塘一般有規律性,第一輪排塘周期是放苗后10-15天,第二個排塘周期是投苗后30-35天,這時候發病對蝦的特征是身體發白(俗稱白體),并且身體垂直水面,對蝦聚集在蝦塘的下風角位置。第三個排塘的周期是投苗后約50天時間,這時候對蝦養殖處于中后期,最容易出現“偷死”現象。
胡裕松總經理稱藻類的生命周期一般為15天,藻類大量死亡不但自己會放出毒素,而且細菌一般以死去的藻類作為營養和載體(實驗中發現死去的藍綠藻里分離出細菌——主要是副溶血弧菌),死藻一旦被對蝦吃掉,就很容易感染病害而發病。所以殺菌消毒顯得非常重要。
蘭州蘭泰環境保護研究所林禾杰研究員
蘭州蘭泰環境保護研究所林禾杰研究員多年在泰國工作和生活,曾經和正大集團進行合作,在養蝦領域尤其是對蝦養殖水處理方面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
林禾杰教授認為,對蝦養殖一定要讓池水旋轉起來,讓空氣和水充分接觸;養殖池的水層一般分為表層水、中層水、底層水,要學會給養殖池號脈,就是定時對蝦池的表層水、中層水、底層水測量ph值;在三個層次(表層水、中層水、底層水)中,底層水的質量最差,表層水次之,中間水穩定且質量最好,所以要學會排水,把底層水排出,讓中層水留下來。會上,林教授介紹了他發明的凈水寶,可以使水中雜質沉淀,從而改善水質。當場拿了兩杯渾濁的水來做實驗,一杯是外面取來的污水,另一杯是拌有煙灰的水,兩杯水中都放入一滴凈水寶,隨后讓在場的養殖戶觀察水的變化。這個實驗讓養殖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家爭先恐后上前觀看。
據悉, 今年以來,廣州金鱷科技集團已在廣東徐聞開辦交流會2場、廣東珠海3場、海南地區2場。在廣西是第一次在欽州舉辦,100多名參會人員有80%以上是浙江籍養殖戶。
參與交流討論請點擊:http://bbs.bbwfish.com/viewthread.php?tid=8232&extra=page%3D1&page=1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