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漁民坐在自己的漁船上,望著干涸的湖底一籌莫展 記者戈昊怡攝
圖為:湖底死去的魚
圖為:湖底干涸后,漁船只能從極小的徑流上出入
今年以來,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與往年相比減少七成,53萬畝洪湖水面減少了1/4,湖水最深處只有30多厘米。
干旱不僅讓水產養殖遭受滅頂之災,更讓洪湖濕地的生態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洪湖到底怎么了?從去年的“水漫金山”到今年的湖底龜裂,洪湖正經受著一場水與火的考驗。
10萬畝湖面見底多數漁家變“旱家”
前日下午5時許,住在洪湖深處的漁民孟凡美開始收拾被子,準備乘小船到湖心有水處過夜。他所居住的漁船10天前就旱在龜裂的湖底里,此后他每天晚上帶著妻子、7歲的兒子到湖心有水處睡覺,因為那里可以洗澡、洗衣。
通往湖心的溝是他花了3天時間挖出來的,溝底還有一層薄薄的泥漿,夫妻倆合力,小船便像雪橇一樣劃向300米外的航道。300米的距離,以前開船只用2分鐘,現在卻需要半個小時。
43歲的孟凡美是江蘇人,20多年前跟隨父親來到洪湖養魚,成為一名吃住均在船上的漁民。距離他“家”最近的湖岸是挖子溝村,直線距離約2公里,現在由于湖水干了,他必須七彎八繞6公里才能上岸。
家里早已斷水,他每隔4天要上岸買4桶純凈水,一天一桶,還要節約著用。吃的菜是鎮上發下來的免費土豆,刮去皮不用洗就炒著吃。
像孟凡美一樣,洪湖有以船為“家”的漁民3000來戶,他們大多住在離岸3公里以內的湖中。持續的干旱讓湖岸向湖心推移了三四公里,絕大多數漁家成了“旱家”。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洪湖有水面積約有53萬畝,由于持續干旱,目前有水面積已不足40萬畝,1/4的湖區干裂。以往5月份,湖中最深處有兩三米深,現在最深處只有30多厘米。如果干旱繼續,湖水會降得更快。
大旱災70年一遇成批魚蝦蟹死亡
站在洪湖圍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來的枯黃湖底。
漁民肖初建蹲在湖中一圍堰魚池邊,正做著強烈的思想斗爭。池內還有四五厘米深的水,里面的魚蝦苗是撈還是不撈呢?撈起來還能賣幾百元錢,但他今年所有的投資都沒了;不撈,可能兩天后魚會全部干死,一分錢也得不著。
肖初建說,他是最失敗的漁民。去年,洪湖遭遇內澇,螃蟹死了、跑了一部分,只保住了本。今年,他遭遇到旱災,100畝養殖水面無水,前期投入的1.5萬元魚苗大部分干死,投入三四萬元購買的蟹苗已全部干死。
他的鄰居損失更為慘重。鄰居以每公斤9元、3元、1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批鳙魚、白鰱、草魚苗投養到自家承包的水面,沒想到遇到旱災,他不得不將魚苗都撈起來,以每公斤3元、2元、6元賤賣掉。
魚池無水,漁民就失業了,大家每天蹲在岸邊,祈盼著能有一場透雨。氣象部門統計,今年以來,洪湖市降雨量明顯偏少,累計降雨量為144毫米左右,與往年相比,減少七成,旱情為70年一遇。
洪湖市濱湖辦事處黨委書記盛磊夫介紹,今年4月以來,洪湖久旱無雨,轄區5萬畝安置水域見底干涸,水產養殖無水可取,螃蟹、成魚大量死亡,湖區水上交通中斷,僅辦事處就有32戶漁民的漁船斷裂。
洪湖市統計稱,該市水產養殖面積80多萬畝,41.3萬畝魚塘及圈養區處于低水位狀態,40萬畝魚塘及圈養區已干涸,魚、蝦、蟹大量死亡。更為嚴重的是,1.6萬人被困在干涸的大湖中,目前僅靠小木船通過1米寬的小水溝運送生活物資。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