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龜游蓮葉上,魚戲蘆花里。少婦棹輕舟,歌聲逐流水。”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煙波浩淼的石臼湖,如今正卻只剩“石臼”不見湖。記者今天在湖邊看到,由于遭遇60多年來最嚴重的干旱,石臼湖已經完全干涸,放眼望去是一馬平川干裂的河床,小汽車也可長驅直入到達湖中央。
三大原因導致干湖石臼湖面積達207.65平方公里,是蘇南第二大湖,也是南京最大的湖。
今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南京市石臼湖邊的溧水縣和鳳鎮許家村。站在高高的石臼湖圩堤上,眼前只有大片荒蕪的土地。湖底一些低洼的地方長滿了野草,附近農民干脆把羊群趕上去,成了天然的牧場。圩提旁豎著一塊“石臼湖天鵝自然保護區”的牌子,但湖區已難覓水鳥蹤影。
“平時這里的湖水足有7—8米深啊,最高時要到12—13米。”和鳳鎮政府工作人員俞年指著插在湖底的一排排竹竿說,“這些都是用來攔養魚和養螃蟹的圍網的,原來只有竹梢露出水面。”
在干涸的石臼湖底,蜿蜒著一些直通湖心的溝渠。“這些都是村民在湖干之前搶挖的引水溝,從岸邊到湖心有7公里,把水引到堤外的養殖塘里儲存起來。”5月初湖心僅剩20米左右寬的水面,不到一周也被大家搶沒了。
溧水縣洪藍鎮水文站站長李冰介紹說,干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今年長江水位比往年低,石臼湖湖區地勢高,水都通過天生橋河、秦淮河流到長江里去了;二是今年全省持續干旱少雨,溧水降雨量只有常年同期的三到四成,其中4月份降雨僅為常年的一成;三是上游安徽地區修建了2座大水庫,蓄水量都達到上億立方米,將水陽江的水攔下來了。
水產養殖遭受重創嚴重干旱讓溧水縣40萬畝農作物受到影響,5萬畝養殖塘有4萬畝面臨干涸,沿湖的和鳳、晶橋、洪藍、石湫等4個鎮受災最為嚴重,4萬多人飲用水發生困難。
“夏糧減產已成定局,干旱不僅使畝產降低,油菜的出油率、小麥的出粉率也都會受到影響。”俞年說。
當地水產養殖業更是遭到重創。在溧水縣洪藍鎮陳卞村,蟹農趙地寶盯著自家55畝蟹塘愁容滿面,塘里一個個土丘已經露出水面。“往年這個時候水位至少已到50—60厘米,但現在不到正常水位的一半。如果再不來水,至多只能撐10來天,蟹塘就要干涸全軍覆沒了。”
在石臼湖邊的沙塘庵大溝圩村,一位80多歲的阿婆對記者說:“我在石臼湖邊生活了這么多年,從來沒看到湖水竟然會完全干掉。”而隨著石臼湖的干涸,村里的自來水也已停掉近1個月了。這幾天打井隊剛給村里打好水井,一直打到120米深才出水。
引長江水到石臼湖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段時間,長江、淮河、太湖流域降雨總體上仍然偏少。南京已在實施一項調水工程,把長江水引到石臼湖。
“預計這兩天長江水就可以過來。”李冰說,“從長江引來的江水通過秦淮河、天生橋河,一級級地抽到上游調入石臼湖。”這些水可以為周邊的養殖戶救急,但對石臼湖恢復水面來說還是杯水車薪,還需要大面積的強降雨。
截至目前,溧水縣已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機泵1000余臺用于抗旱。縣里組織打井31口,其中2口已出水。
此次石臼湖的干涸,對生態影響會有多大呢?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楊柳燕教授表示,石臼湖是個通江湖,常年水位變化比較大,只是今年特別嚴重。“由于此次干湖是干旱引起的,不用太擔心生態影響。”楊柳燕說,隨著汛期到來長江水位升高,石臼湖水面逐漸恢復,很快又會有大量水生動物游到石臼湖,而水草、蘆葦等水生植物生長也很快,預計過幾年石臼湖的生態就能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