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龍頭企業是漁業優化資源配制、開拓國內外市場、實施品牌經營的主要力量,也是推進產品結構調整、轉變產業增長方式、建設現代漁業的核心,要重點支持扶強做大。記者日前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我市有國家級、省級、市級漁業龍頭企業三十多家,這些企業年產值可達60~70億元人民幣,占我市水產加工業總產值的40%。今年,新增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年加工能力1000噸以上水產品加工項目20個。
我市的水產養殖和加工業上市公司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85萬畝的海洋牧場,截至2010年12月31日,該公司市值達206億元。該公司發起并建立“五合一”、“大雙贏”以及“多種組合”等漁業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了公司與漁民合作共贏的蓬勃發展,使多品種、生態、健康養殖惠及了更多的漁民,截至2010年底已發展900余戶漁民組合。
我國較早開始海參工業化生產、目前堪稱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海參企業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是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斥巨資建設了海參繁育基地、精深加工基地等兩大基地,并承建、管理了國家唯一刺參原種場,擔負著保護原種刺參的重任。現已形成集刺參原種保護、苗種繁育、精深加工、科研開發、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總資產5億元,海參單項產品年銷售收入逾3.5億元。
國內最大的海珍品苗種繁育企業,也是水產苗種行業唯一的上市企業大連壹橋海洋苗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遼寧省海刺參良種場”等多項榮譽。壹橋苗業擁有海參育苗水體10多萬立方米,海參底播增殖海域5萬畝。該企業建立了高標準海參生產加工車間,創建了科技化、標準化、立體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導入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建立了完善的產品可追溯系統,任何一批產品都可通過備案文檔及電子化數據進行查詢,從海參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嚴格把控,實現了食品安全可追溯。通過合同制、合作制等形式直接帶動大連地區扇貝、海參、車蝦等養殖戶4000余戶增產增收。
“十一五”以來,我市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優勢產品為重點、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水產品加工業發展新格局。“善島”、“獐子島”、“棒棰島”、“天寶”4大水產品加工企業獲得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中聯”、“金山”、“國富”7家企業獲得國家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稱號;“非得”、“善島”、“獐子島”等4家企業獲得國家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企業稱號;“獐子島”、“善島”、“九陽”等13家企業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出口示范企業稱號;“獐子島”、“棒棰島”、“遼漁”、“海晏堂”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據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漁業“龍頭”企業具有產業規模較大、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外向型程度較高、技術先進、產品質量可靠、品牌知名度高等特點。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我市海洋漁業整體水平正全面提升。據海關統計,2011年一季度大連市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呈現較大幅度增長。進出口總量31.4萬噸,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17%和15.21%。
近年來,我市相關部門一直大力培植發展漁業龍頭企業。一方面,對產業發展方向進行科學規劃和指導,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引導產品結構調整,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發布行業信息,引進項目,為企業搭建國內外市場對接的平臺;對符合政策的企業,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幫助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生產規模以及設備的升級和改造。另一方面,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苦難,及時給予幫助。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對我市外向型漁業企業在短期內的沖擊較大。我市漁業相關部門及時出臺有關政策,幫助企業穩定生產和員工,幫助企業尋找市場,使我市規模以上海洋漁業企業沒有一家停產或大規模裁員,穩定了全市的水產加工行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