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產地到餐桌,一條黑魚要走多少地方,轉幾次手?要想知道這些信息,今后只要刷一下CPU卡就能一目了然。
作為今年的本市十大實事工程之一,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和百川市場的水產品可追溯系統正在建設中,年內鱖魚、鱸魚、叉尾回魚、黑魚、黃鱔將成為首批“持卡”魚,刷卡進場銷售。
5種淡水魚年內可查源頭
作為今年市政府的十大實事工程之一,本市將在銅川、百川兩家水產批發市場和30家菜市場建設水產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體統。記者昨天從銅川路水產市場獲悉,市場的水產品準入流程方案(草案)已經完成,5種大眾淡水魚的經營戶正在辦理CPU智能卡。
在銅川市場的辦公樓內,水產品追溯信息服務中心的辦公室整修一新,所有經營戶的檔案及各種產品的產地證明、檢驗檢疫證明等諸多證件都在這里備案。“客戶檔案包括登記經營者姓名、本人身份證、手機號、經營戶性質、發貨方提供在本市居住詳細地址、攤位號、經營產品等信息,這是水產品追溯工作的基礎。”銅川市場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檔案登記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5種淡水魚即鱖魚、鱸魚、叉尾回魚、黑魚、黃鱔的CPU卡實名管理,要求經營戶帶上身份證辦理CPU智能卡,今后只有持卡商戶才能入場經營這些魚。
這名負責人還介紹稱,今后一級供貨商在進場銷售前,必須持CPU卡在進場信息登記處刷卡登記,提供產地證明,包括日期、貨主、品種、質量、車號、產地、養殖場等信息,進入分銷階段后,卡內信息將輸入電子秤,實行CPU卡通過PDA交換過磅數據交易,并在每次交易后打出一張類似超市收銀條的單據,上面包括產地、養殖場等多種信息,使貨源進出流程更透明,方便出現問題后及時查出源頭。這些信息還全部歸到市場的信息平臺。如果這些淡水魚進入30家菜市場銷售,那普通市民也能了解到買回家的魚來自何地。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政府對水產市場的監控力度加強,一些少資質、缺規范的經營者將不被市場接受,難以維持,遵紀守法的企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水發產品最后一道過程用凈水
摻甲醛,用工業堿,重慶水發產品的亂象不但讓當地火鍋店停售魷魚、牛百葉、鴨腸等,上海市人大食品安全執法檢查小組也在日前突擊檢查了銅川路水產市場的水發產品質量安全。盡管水發產品歷來名聲不好,但在此次檢查中,正規市場內的水發產品質量依舊有保證。
“我們在泡發水產品的過程中只會添加一種食品添加劑,食品級片堿,如果是肉制品,則會多一種食品級過氧化氫,可以消毒增白。 ”在市人大檢查中順利過關的明芳水產行總經理孫明芳表示,作為本市第一家拿到水發產品衛生許可證的企業,他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使用食品添加劑,如甲醛、工業堿等違規產品從未使用過。前兩年,水產行還投資數萬元買來一套凈水系統,所有水發產品的最后一道泡發過程全部使用凈水,成為滬上第一家。
“今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往年我們都在夏天自費1萬多元到市質檢院等檢測水發的安全性,今年提前到了上半年。 ”記者看到,來自市質檢院、食藥監上海站等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明芳水產行送檢的水發產品在甲醛、過氧化氫和全性能檢查中全部合格。
盡管產品安全性過關,但孫明芳還是憂心忡忡:“重慶水發產品黑幕曝光后,不少全國連鎖的火鍋店或超市都暫停銷售,我們的生意也受到波及,銷售額下降三四成。”對于一些做正規生意的老板來說,被“一粒老鼠屎”波及的事件近來時有發生,他們迫切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 “清潔”外部環境,讓正規企業有更大的生存空間。“我們希望加入水產品可追溯系統,用準出制剔除違規產品。 ”
市人大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報告出爐
73家被查單位9成采取暗訪
整個5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兵分六路”開展39次檢查活動。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上,聽取和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情況的報告。這是本屆市人大常委會連續第三年聚焦食品安全工作,也是第一次就食品安全問題綜合行使多項職權。
暗訪比例達到九成
老百姓尤為關注的豬肉 “瘦肉精”監測、農藥使用情況、米面制品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地溝油等問題,都納入了此次執法檢查的內容。市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副組長瞿鈞,六個小組開展執法檢查39次(31次明查暗訪,學習研討7次,食品集中采樣送檢1次),檢查各類食品單位共73家。
在檢查的73家單位中有66家為暗訪,暗訪比例為90.4%。 “今天執法檢查去哪里”成為每次小組成員上了執法檢查車才能解開的“謎題”。通過暗訪,執法檢查力求掌握真實、客觀的情況。一個月來,共計446人次參加了各次檢查活動。
首次邀請市民全程參與
5月6日設立了 “市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熱線”、手機短信平臺、“我為食品安全獻良策”網頁、“食品安全人大代表信箱”,將這么多種信息化手段運用于一次執法檢查之中,這在市人大常委會歷史上尚屬首次。邀請市民全程參與執法檢查也屬創新之舉。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孫運時告訴記者,熱線電話一公布,就有老百姓打來,我們請了5個食品專業的研究生專門接群眾的熱線電話,進行分類,歸口到各個相關監管部門。截至6月2日,共收到群眾來電、短信、郵件、網頁留言424個。工作人員會以市民舉報的問題為線索進行暗訪檢查。在31次小組檢查活動中,有9次是參考市民提供的線索而組織開展的。孫運時表示:“讓市民告訴市民,比我們說更管用,市民的監督能夠增強市人大執法檢查的公信力。 ”他認為,對老百姓特別關心的執法檢查內容,今后可以繼續嘗試這樣的做法。
聚焦熱點問題提出系列建議
“加強監管基礎建設,切實落實監管責任制”。市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副組長瞿鈞在報告中介紹。 “現在各方對分段監管中的職能交叉問題關注比較多,但一些領域、環節或品種的監管空白問題更應引起重視。
執法檢查報告中建議“不斷提高監管效能,促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常態監管,促使企業不斷改進內部管理,提高生產經營的規范化水平。同時,嚴格執法,切實提高監管震懾力,“要切實扭轉‘沒事管得松、出事再嚴查”的運動式監管模式。
執法檢查報告建議“推進監管公開透明機制建設,依靠群眾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消費者“用腳投票”是對違法失信企業的最有力制約。但目前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普遍存在,而公眾從政府監管渠道獲知的信息又十分有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