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普通螃蟹只要喂上一種富含有機硒的玉米,就能讓產量翻番,而且還可以增強螃蟹免疫力,減少死亡率,降低螃蟹體內重金屬含量,并且對人體補硒、抗癌也大有益處,安徽將在5個螃蟹主產區全面推廣這項新技術。今天上午,有機硒生物技術河蟹養殖研討會在合肥舉行,來自省科技廳、省農科院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水產專家對這項新技術進行了技術論證。
安徽缺硒需要食補藥補
從上午的座談會上記者了解到,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天然解毒劑特性,被稱為“生命之火”、“心臟的守護神”,也是世衛組織認定的“抗癌之王”。然而,在我國有2/3的國土為國際公認的缺硒區,其中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區為嚴重缺硒區。
去年,在省政府參事室幾位參事的建議下,我省啟動“有硒高效農業”發展計劃,被譽為“中國硒谷”的蘇州硒谷科技也被作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點項目引進合肥。“在缺硒地區,天然食物中的硒,根本不足以滿足人體需要,可通過食補和藥補兩種途徑補硒。”來自蘇州硒谷科技的副高級工程師程敬卿如今已經成為安徽省政府咨詢機構對外合作交流協會副會長,據他介紹,硒元素不能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只有通過植物吸收利用或動物食用富硒食物后轉化為硒蛋白,硒才能為人類所吸收利用,因此開發富硒農產品是人類補硒的主要途徑之一。
有機硒技術首次應用水產
“目前安徽的硒健康產業已經深入到種植業、畜牧業、食品業等領域,但在水產領域還很少應用,富有機硒營養蟹米在大閘蟹養殖上的成功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院長李季介紹。
中科大蘇州研究院尹雪斌博士表示,通過在蘇州以及陽澄湖等地的試點證明,此項目可幫助螃蟹增產25%,即使按最低增產20%計算,也可以讓農民增收10億元。而且通過這種技術養殖的大閘蟹體內積累高出普通大閘蟹一倍以上的動物性硒蛋白,按照每只大閘蟹100克可食,一只成熟富有機硒太湖蟹可提供超過50微克有機硒蛋白的補充,富硒效果明顯。
螃蟹主產區試點新技術
今天上午的研討會上,5個安徽蟹養殖代表區的相關負責人也來到了現場,這項有機硒生物技術將率先在這5個地區建立5000畝左右的示范基地。
此外,安徽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漁業資源豐富,湖庫、池塘星羅棋布,是中國淡水水產品的主產省,省內淡水水面居全國第2位,全省河蟹養殖面積達300多萬畝,產量達8萬噸,河蟹產業經濟總值達50億元,河蟹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將來如果全面推廣不僅會給蟹產業養殖帶來革命性的技術升級,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效益。”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姚自鳴介紹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