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以來,青島即墨市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堅持把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結合起來,“四路并進”多渠道推進現代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走水產品安全之路。在生產過程嚴格遵守“五項制度、兩項登記”等國家相關規定,在全市養殖重點單位內建立了“生產日志制度”、“科學用藥制度”、“養殖水質檢測制度”、“飼料使用管理制度”、“養殖車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突出培育優質水產品,推行名牌戰略,發展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14家,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3處,認證有機食品4個,培育青島市以上水產品牌8個。
二是堅持走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之路。相繼引進和培育了“黃海1號”中國對蝦、大西洋牙鲆、雜交鮑、紫扇貝、星突江鰈、太平洋牡蠣、紅刺參等名優特品種。同時,還實施了“海水養殖動物多倍體育種育苗和性控技術研究”、“海水增養殖生物優良種質和抗病技術”、“高密度無菌生物餌料生產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今年又新增病害遠程診斷系統10套,養殖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水產養殖專家的網上診斷。
三是堅持走產業發展的安全保障之路。投資400多萬元,為中型漁船全部配備了單邊帶電臺、對講機、CDMA手機、滅火器、氣脹式救生筏和避碰系統。投資35萬元建立漁政指揮中心,加強漁船的動態管理,提高漁船之間、海陸之間的通訊聯絡能力,為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堅持走民生之路。規范燃油補貼,共計發放補貼資金4233萬元,切實減輕漁民負擔,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解決養殖戶融資難題,市財政設立了30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目前已為248戶群眾發放貼息貸款7052萬元。繼續完善擴大漁業互助保險覆蓋范圍,將1130名出海漁民及部分船只納入參保范疇,漁民人均互助保險投保額達2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