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與用友集團7月7日在大連共同舉辦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高峰論壇暨獐子島漁業信息化成果展示會”上獲悉: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投資1000余萬元與用友集團合作建設的國內首家生態漁業ERP項目成功上線運營。
據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吳厚剛介紹,信息化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此次投入1000余萬元建設的生態漁業ERP項目,實現了人事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財務核算,資產管理等16類產品線共計近70個模塊的上線運營;實現了以供應鏈為先導,通過數據、業務、流程的標準一體化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對企業運營資源管控的目標。ERP的實施對提高數據質量和安全性,提高公司的經營決策水平和決策能力,提高客戶的價值、滿意度、贏得性和忠實度,增強公司的競爭能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獐子島漁業集團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以蝦夷扇貝、海參、鮑魚、海膽等海珍品增養殖、加工為主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2001年,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200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上市5年來,公司實現了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局面。2010年實現收入22億元,利潤4.8億元,收益位居國內漁業類企業前列。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保持良好經營態勢,達到了預期目標,為2015年收入實現百億元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系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備育苗、增養殖、精深加工、貿易等完整產業鏈。隨著企業產業鏈條的拉長,供應鏈管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公司的管理者發現,大家在討論產品營銷問題時,使用的大多是“可能是出了什么狀況”、“或許怎么樣”的模糊語言,很少用數據來說話,這導致高層管理者無法明確知道事情真相。信息化系統使用后,統一數據庫實現了經營業務與財務數據的統一流程化存儲,直接表現出業務發生原因及財務數據表象同期對應呈現,可以實現財務表現的結果分析,及時對業務發生的有效指導,為決策者快速決策提供詳盡的依據。
用友集團副總裁王健表示,信息化不但使獐子島漁業的產業化經營管理更加精細,也為集團建立了整體管理和監控、決策分析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徹底解決經營中產業鏈上的隱患。
作為在國內60多個重點城市擁有400多家銷售網點、在國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國際、活品、凍品、即食品、海參”五張銷售網絡的獐子島漁業,自公司成立之初就秉承“為世界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海洋珍品”的承諾。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更是體現了獐子島漁業視食品安全為企業生命的理念,實現了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如今,獐子島漁業盛產的所有產品,從源頭苗種直至終端銷售都有詳實的“生產”記錄,環環相扣,無論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據可查。如終端客戶在上海購買到獐子島漁業生產的海參產品,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公司總部就會及時了解該產品的出售價格、數量以及產品的批次、生產日期、所產海域等信息并可為消費者提供該海參所需的所有信息,使消費者實現放心消費。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崔和說,用友集團與獐子島漁業的成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態漁業信息化這項前無古人的工程,為國內漁業企業樹立了標桿,為行業發展與進步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借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