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目前,養蚌育珠在我國水產業中,乃是低投入高產出的項目。當記者走進被稱之為“全國珍珠集散地”的諸暨珍珠市場,首先就被這座造型獨具風格的建筑所吸引。
這里不愧為“中國珍珠之鄉”,整個珍珠市場占地50畝,內設精品房100間,攤位1000余個。市場交易的商品遍及原珠、珍珠首飾、珍珠工藝品、珍珠美容保健品四大類,達1000余個品種。據市場管理人員介紹,該市場日均人流量近萬人次,年總成交量為680噸,占全國淡水市場交易量的80%。而香港特區的市場,更有90%以上的淡水珍珠都由這里提供。
一粒珍珠王價值40余萬
記者在采訪中驚聞,近來有個珍珠養殖戶精心培植的河蚌,出產了一粒直徑為1.96厘米的珍珠王,有人開價40多萬元,他還不樂意出手。
隨后在市場逛了一圈,記者又發現擺放在精品房里的直徑為0.9cm的單粒白色原珠飾品,售價350元;而外面攤位的直徑為0.5cm、長度為37.5cm串珠飾品,卻僅售100余元。
出于好奇,記者向管理市場多年的蔣先生問詢,“同樣都是珍珠,價格為何相之甚遠?現在杭州各大商場的珍珠飾品有多少源自諸暨?差價又有多大?”
“珍珠的價格和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質量差之毫厘,價格有可能天壤之別!一粒小的、不規則的珍珠可能一文不值,而一顆碩大的珍珠可能價值連城。”蔣先生向記者介紹,杭州商場絕大部分的原珠飾品都出自諸暨,最大的差價將近10倍。
蔣先生還特別強調,“大、光、圓、艷”是珍珠質量的一種概括,如果撇開珍珠的規格和質量,就無法討論珍珠的價格。
在市場多逛幾個鋪位,比較中亦能發現,大個、色艷、正圓淡水珠極具市場價格競爭力。
一個品牌讓原珠價格提升幾倍
我國當前淡水珍珠產量雖然已占世界首位,但真正能作為高檔工藝珠的卻不足1%,因此造成大量低值珍珠囤積,乃至賤賣。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用品牌及精巧的加工工藝叩響世界的大門,這才是當前珍珠業的發展出路。日前已有“阮仕”、“佳麗”、“千足”3個珍珠首飾品牌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而這3家獲牌企業均來自于諸暨。記者在諸暨珍珠市場欣喜地發現,這些名牌產品不但具有價格優勢,還帶動了整個市場的發展,形成了小資本、大集聚、小產品、大市場、小企業、大協作的產業特色,充分體現了珍珠產業的集群化優勢。
當記者隨意步入市場內的一家品牌精品房,探詢得知它背后居然是一家上億元資產的珍珠企業。據市場管理人員透露,這些實力雄厚的企業,瞄準世界珍珠市場需求動向,嚴格控制低檔珍珠產量,盡可能培育大直徑的淡水珠,并保持原色。同時,他們還著力打造品牌、提升珍珠首飾的加工工藝水平,由此大大提高了珍珠產品的附加值。他們出售的珍珠飾品價格,往往是一般珍珠飾品的幾倍。
一種纖維讓低值珍珠身價倍增
早有耳聞,現在市場有一種珍珠纖維衣服面世,將其穿在身上,珍珠粉就開始不斷補充營養到皮膚表層,源源不斷地提供皮膚再生的原料,使皮膚光滑、細膩、有彈性……
真有如此神效?百聞不如一見。記者在諸暨珍珠市場邊上,找到了出產珍珠纖維衣服的門店,店內展出的有珍珠纖維內衣、珍珠纖維T恤。據店主介紹,該產品是將淡水養殖珍珠粉碎成納米級大小,在纖維紡絲時加入其中,使纖維內部和表面均勻分布著納米珍珠微粒。
乍一看,這衣服和普通衣服實在沒什么兩樣,可一摸,記者發現它的手感非常光滑涼爽,與皮膚接觸時有種別樣的舒適,不禁怦然心動。
“這款珍珠纖維T恤以外銷為主,盡管價格高達每件1800元,但國際市場的需求仍十分大。”店主頗為自豪地告訴浙江市場導報記者,這是他們企業與東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該項科研不僅給企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還有望解決山下湖鎮低檔珍珠的出路問題。
記者從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了解到,經他們初步估算,生產珍珠纖維所需的大量原料足以消化當地數量龐大的低檔珍珠。同時,珍珠纖維的出現,亦使珍珠行業形成了另一條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