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提起陽澄湖,第一塊牌子肯定是大閘蟹,但其實只有個頭超過二兩的才有資格叫陽澄湖大閘蟹。剩下的小規格蟹由于吃的人少,大多被外地蟹販子以十幾二十塊的低價收走,處境很是尷尬。前兩年,有本地水產公司將小規格蟹秘制成醉蟹,但似乎反響平平。如今,蘇城一食品企業跳出來挑戰蟹類休閑食品,將原本“三鈿不值兩鈿”的小規格陽澄湖蟹,加工成了蟹黃膏、蟹柳、蟹黃餅等零食,不僅成功打入觀前幾家老字號,還銷售到香港以及一些機場,變身零食的蟹身價更是暴漲十幾倍。
小蟹渾身都是寶
走進這家名叫喜福瑞食品企業3000平米的生產車間,一條條流水線整齊劃一,工作人員正把收購回來的陽澄湖蟹,放在清水里清洗、屠宰,拆出來的蟹黃與面粉、酥油按比例攪拌,再用模具壓制成一塊塊大小一致的圓餅,經過高溫烘烤,一盤賣相金黃、香氣四溢的蘇式蟹黃餅出爐了。廠長周鵬飛告訴記者,這樣一盒200克的蟹黃餅可以賣到二十塊,蟹黃含量占到20%,比單純賣小蟹附加值提高了6-8倍。而像純蟹黃、蟹肉制作的蟹粉,每100克批發價達三四十元。遇到高檔禮盒,市場價能賣到1000多元,身價暴漲近20倍。 “而這些個頭不滿二兩的陽澄湖蟹,收購來只要十一二塊。 ”
周鵬飛說,在他們廠里螃蟹的每一個部位都是寶貝,目前已經加工出30個品種的蟹產品,比如蟹腿肉加工成火鍋涮料蟹肉棒,蟹黃加工成蟹黃膏、蟹黃餅、蟹黃酥,蟹黃膏可以作為配餐蘸醬,也可以燒菜時吊鮮頭。蟹殼提煉成甲殼素,用于生產化妝品。 “甲殼素每噸在40萬左右,利潤非常可觀。 ”周鵬飛說,去年他們螃蟹用量80噸,銷售額達到1650萬,利潤超過一半,而傳統食品行業利潤頂多10%。
二兩以下小蟹陽澄湖年產500-1000噸
記者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了解到,陽澄湖18萬畝水域,去年二兩以上大閘蟹產量為2000噸,二兩以下的500-1000噸。盡管這兩年大閘蟹量減價升,整個蟹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便這樣,二兩以下的小蟹還是只賣二十來塊錢一斤,而且從銷售情況來看,買小蟹吃的人還是很少。大量的小規格陽澄湖蟹,就被外地蟹販子以很低廉的價格收走。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告訴記者,質監總局規定,只有二兩以上規格的才能稱為陽澄湖大閘蟹。這些小規格蟹處境很尷尬,而蟹農們看著自己辛苦養殖的螃蟹因為身材不達標,變成“垃圾蟹”,蟹農當然不樂意。目前,協會正打算以周鵬飛的工廠為試點,建立研發中心,帶動更多企業加入螃蟹深加工這一塊,提升小規格蟹的附加值,帶動蟹農增收。
記者了解到,目前周鵬飛的蟹食品試水已經獲得成效,不僅采芝齋、葉受和等本土老字號有出售,還銷售到國內一些機場以及香港、新加坡。楊維龍說,由于西方人不吃螃蟹,大閘蟹歷來打不進歐美市場,所以如果能研發出符合西方人口味的蟹食品,大閘蟹將可以占領更大的市場。他表示,今年起陽澄湖地區將加大蟹食品的深加工,建立蟹食品研發中心,專門加工二兩以下的陽澄湖蟹,幫助陽澄湖的小規格蟹擺脫”垃圾蟹”的命運。
其實,陽澄湖蟹進軍深加工領域并非“首吃螃蟹”。前兩年,東山有企業仿效浙江人制作醉蟹的方法,秘制成功了太湖醉蟹。但從市場反應來看,蘇州人的飲食習慣比較保守,更喜歡大閘蟹蒸著吃,所以醉蟹還是在沿海一帶比較盛行,太湖醉蟹多是發送到寧波、廣州一帶,很難在本土看到身影,偶爾在超市賣場貨架上見到的也是紹興、寧波等沿海地區的醉海蟹。而此次陽澄湖蟹跳出來挑戰休閑食品,能否成功還有待市場考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