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蟹池建造
飼養青蟹的蟹塘宜15~25畝為好,并建有塘中塘,大塘建有進、排水閘,全塘建有環塘溝,寬3米、深2米,塘中泥墩建有“非”字形溝與環塘溝相連。大塘內近進水口處建有兩個小塘:一個1畝,一個2畝,(1畝塘用來蟹苗培育、種苗標粗,2畝塘用來半膏蟹、膏蟹培養、暫養)兩小塘各建一個進水閘,并附設防逃設施。
清塘除害
蟹塘建成后,排干水曬“非”字溝,平整塘底及“非”字溝底。每畝用生石灰50公斤全塘潑灑,進水時用40、60、80目網紗布三級過濾,一次性進夠水,7天后用“三畝靈”或“二溴海因”消毒水體,再隔3天用“益利多”等生物制劑逐步調水,塘內鹽度穩定在4‰~8‰。
蟹苗培育
放苗前試水,將自然捕撈的蟹苗放入1畝小塘內暫養,試養24小時,蟹苗正常才可放苗。蟹苗入池前要消毒,其方法是用清水50公斤、海鹽0.5公斤、強效碘10克混合成藥液,將蟹苗分批放入藥浴3~5秒,然后放入培養池。蟹苗消毒是免使捕撈損傷或斷肢的蟹苗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并清除種蟹所帶來的纖毛蟲等,提高成活率。蟹苗經過投料培育15天,大多培育成種蟹,即放入大塘進行成蟹養殖,養殖密度為3000只/畝。
飼養管理
1、投餌:青蟹的攝食量隨水溫、水質、鹽度、溶解氧、pH值、氨氮等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增減。大潮換水后,環境正常,進食量增大,所以,應經常觀察、檢查決定或調節投餌量。蟹種前期投小藍蛤(白蜆),日投量占蟹體重的30%,投小雜魚、人工配合料占蟹體重的10~12%;中期(中等蟹)日投藍蛤量占體重的20%,小雜魚、配合料等占體重的8%~10%,后期(大蟹)日投藍蛤占體重的7%,小雜魚、配合料等占體重5%。餌料應投于環塘溝、“非”字溝淺灘處,并要投放均勻,避免爭食而引起爭斗。
2、換水:青蟹喜在水質清新,溶氧量高的環境中生活,蛻殼時耗氧量大,對水質優劣尤為敏感,如果自身塘水是過“老水”、“死水”、“污染水”就不能蛻殼,進食量大減,養得老而養不大(成為老蟹或石蟹),每月有兩個高潮汛期,必須掌握換水,每次換水都應注意新舊水的溫差或鹽度不宜過大。
定期消除有害因素
青蟹整年飼養、捕大留小,塘底沉積大量排泄物,對池塘污染很大,特別是在枯水期很難換水,塘底有害物質超標,使水質變壞,容易發病。所以定期每20天撒放高效“底質凈”等底質改良劑和高濃水質改良劑一次,保持良好環境,使青蟹正常生長。
巡塘
經常檢查閘門、防逃設施是否破損,觀察水色變化,蟹情動態、蛻殼生長,餌食狀況及敵害或發病預兆等。
青蟹病害防治
青蟹養殖受氣候、水溫、鹽度、雨水、等物理因素突然改變及原生動物的侵襲,很容易發病。筆者在生產中發現的常見病害主要有:
1、膿蟹病:此病由于鹽差或溫差突然變高或變低,鹽差、溫差過大,使蟹忍受不了環境突然變化而感染,打開頭胸甲檢查胃壁、卵巢、精巢破壞并有異味,未死先臭。此病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首先,換水的水溫不能相差超過5℃,鹽度不能超過5‰;其次,發現病蟹要及時剔除,然后用藥物治療。每公斤蟹料拌5克“蟹康寧”、3克大蒜,制成藥餌投喂,連續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0.8克“菌特靈”、0.3克高錳酸鉀、15克海鹽,拌水混合全塘潑灑。
2、花殼病:由于池塘水位淺,長期水溫偏高,特別是夏季天氣,容易得此病,頭胸甲外殼有淺黃、淺紅、淺白的斑點,打開頭胸甲檢查,頭胸甲內膜壁與頭胸甲分離,甲殼、膜發炎糜爛,該病亦叫甲殼潰瘍病,防治方法主要是經常換水調低水溫,多投藍蛤等含鈣質高的小貝類飼料,每公斤人工顆粒飼料拌5克“蟹康寧”、5克魚用魚肝油制成藥餌投喂,連續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0.3克“菌特靈”、15克海鹽拌水全塘潑灑。
3、寄生蟲病:養殖水體老化,有害生物如纖毛蟲類大量繁衍,寄生在蟹的鰓絲或腹部,吸收蟹體營養并破壞鰓絲毛細血管,使蟹難以吸收水體氧氣,造成組織缺氧而不斷死亡。防治方法:在枯水期無法換水時,就施放“固氧”(1畝1~2包)改善水質,同時,每公斤蟹料拌5克“蛻克素”、5克“強克101”制成藥餌投喂,連續2~3天。其次,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蝦纖蟲凈”全塘潑灑。
4、肌肉壞死病:平時投料過多,蟹排泄物淤積,自身污染嚴重,蛻殼周期推遲,造成蛻不了殼肌肉老死。防治方法:及時換水,保持水質清、活、爽,控制投料量并投喂新鮮飼料,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茶籽餅5克泡水24小時全塘潑灑,刺激蛻殼生長。
5、慢爪病:由于養殖水質環境比較差,每期蛻殼周期延長,俗稱養得老而養不大。病蟹神經抽搐,發應遲鈍,爬行慢。防治方法:勤換水,投喂新鮮藍蛤。每20天左右每畝釋放生石灰10公斤,其次每公斤人工顆粒料拌高濃“B什水”5克投喂,連續2~3天。
6、上岸病:由于營養不良,病原菌、寄生蟲侵襲,病蟹逃離原水體,尋找新環境,攝食減少,逐漸死亡。防治方法:每畝水深1米用“上岸止A包”1包化水后全池潑灑,然后用池水潑于岸上的蟹苗;每公斤飼料用“上岸止B包”10克,連續投喂3~4天,如病情嚴重,可重復一療程。
7、抖抖病(顫抖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營養水質不良是誘發因素。病蟹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螯足的握力減弱,吃食減少以至不吃食;鰓排列不整齊,呈淺棕色,少數甚至呈黑色。步足顫抖,環爪,爪尖著地,腹部離開地面,甚至蟹體倒立。在疾病的后期常繼發感染嗜水氣單胞菌與弧菌,使病情更加惡化,肝胰臟變性,壞死,呈淡黃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內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縮、水腫。有時頭胸甲(背甲)的內膜也壞死脫落,最后青蟹因神經紊亂、呼吸困難、心力衰竭而死。危害青蟹養殖很嚴重的一種疾病。
治療方法:如病蟹體表有寄生蟲,應先殺滅體外寄生蟲(固著類纖毛蟲)。防止一邊治療一邊感染,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外潑灑“二溴海因”、“三畝靈”等消毒藥物。一個療程2~4天。內服藥時,主要選擇實踐證明效果較好的藥:如:“蟹抖康寧”(6‰~8‰拌餌)、“病毒散”(6‰拌餌),一般6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1~2療程。病蟹發病基本控制,吃食基本正常后,可在飼料中繼續添加“肝腎康寧”,促進病蟹的迅速完全康復與生長。
8、有害生物:在潮汛期換水過稱中,雜菌、雜蝦、海鮮、黃腳魚等,都隨水進入蟹塘,是蟹的敵害,所以,定期90~100天除敵害一次,每畝用茶籽病10公斤打碎浸水24小時后,再拌水全塘潑灑。
收獲
沿海養蟹一直沿用以輪放輪捕的傳統飼養方式,因投放種蟹規格不一,有大有小,大規格的種蟹經20~30天左右育肥成肉蟹,特別是雄蟹過多,應及時捕大留小,達到膏蟹的雌蟹也應捕撈上市,整個養殖過程,每天均可捕成品蟹上市。捕蟹方法:
1、錐型網籠,用條竹竿固定在溝中央位置夜間裝捕。
2、蛇籠網裝捕:在“非”字溝,環塘溝晚六時裝捕。
3、繒捕:用大鋁網“四角繒”繒捕,繒內放腐肉起誘捕作用。
4、耙捕:冬季將塘水放淺,用蟹耙捕撈。
運輸
由于青蟹離水后比較耐旱,一般情況下,用無毒的麻袋布浸濕鹽水,放在籮筐底,再放成品蟹,如此一層一層疊籮筐,籮筐蓋用網鎖住,裝運48小時內青蟹仍可保持鮮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