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兩天,隨著威海市養殖的水產品在一些專項檢查中過關的消息傳出,外地部分水產品批發商相繼來威采購水產品,受“大菱鲆事件”影響的我市水產養殖業正在緩慢“解凍”。
記者了解到,去年,受“大菱鲆事件”的影響,我市其他外銷養殖魚也極少有人問津,很難看到外地客商的人影,即便有采購商前來,采購價也低于養殖業戶的價格底線。這與前幾年養殖魚類供不應求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15日上午11時,來自北京的水產品批發商來到市區一碼頭,親自挑選剛運上來的活魚。他采購的是黃魚和黑魚,所選重量均在0.5公斤以上,給出的價格每公斤不超過40元,但養殖業戶還是比較高興,因為總算有外地客商來采購了。
16日,記者來到市區抱海大酒店附近的碼頭。說起今年的水產養殖業,養殖業戶一個個直皺眉頭。張師傅養的是黑魚和黃魚,去年幾乎沒有掙到錢。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前來買魚,即便有人要,給的價錢也很低。張師傅表示,他聽說兩天前有外地客商過來買魚,這是個好消息。緊接著,記者在另一名養殖業戶那里證實了這個消息。14日,一名青島客商來威采購了500公斤的黑魚和黃魚,不過出價不高,黃魚每公斤40元,較以往每公斤50多元的價格低了10多元。
雖然當前我市水產養殖業不太景氣,但談到今后的打算時,大部分水產養殖戶都表示將繼續搞水產養殖。大家認為,隨著大菱鲆在各地市場陸續解禁,水產養殖業的行情也會慢慢好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