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農民邢農兒在水稻田里養泥鰍、上虞茶農王最棣在櫻桃樹下種茶葉、諸暨茶商楊益行錯落修剪茶樹搞起了“立體茶園”……智慧的農人利用大自然生物間彼此和諧的生存之道,創造出了1+1>2的生態與經濟效益。
稻魚共生
稻不打農藥魚不吃飼料
嵊州市長樂鎮下南莊村有一片不一樣的稻田。去年6月,邢農兒悄悄地買了泥鰍魚苗放養在水田里。“上面長著水稻,下面生著泥鰍,這在嵊州并未見過!”嵊州長樂鎮副鎮長邢乘軍說。
野生泥鰍營養價值很高,市場上供應少,而且它個頭小,在水稻水位低的時候也能生長,邢農兒琢磨著在自家100畝水稻田里養泥鰍。“最難的是,怕泥鰍游到外面去,怕被老鼠、蛇咬。”
為此,邢農兒用挖土機在稻田四周挖了一道80公分深、一米寬的溝,布上了綠網,還專門鋪設了進出水管道,整個工程搗鼓下來花了10萬元。
第一年魚還小,沒啥收成,不過,稻魚共生卻意外地收獲了綠色、有機的好名聲。“泥鰍在水田里可以松土,大便可做肥料,吃的是水田中的微生物,沒有任何飼料激素。” 邢農兒說,“泥鰍遇農藥會死,田里的水稻不能打一點農藥,上游打了農藥的水流過來也不行,專鋪的管道是從燎灣水庫引水的,害蟲多了也不用擔心,泥鰍會吃它們。”
金秋,稻魚共生開始讓邢農兒嘗到了甜頭,不吃飼料的泥鰍和不打農藥的水稻比市價約高出一倍,綠色有機的水稻泥鰍很多人搶著要。
“去年,邢農兒的稻魚共生剛起步,今年初有成效了,下一步,我們將聯合種糧大戶在嵊州推廣這一綠色生態新模式。”嵊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周一中說。
樹茶套種
櫻桃樹下嫩茶享受漫射陽光
陳溪鄉塔溪村的農戶在櫻桃樹下種起了茶葉,也享受到了自然界生物相輔相成生長的益處。
農戶王最棣精心經營兩畝名茶、櫻桃套種園,他說,一般茶樹受到的是直射太陽光,而套種櫻桃樹的茶園里,穿過樹蔭的陽光是漫射光,有利于保持茶葉的嫩性,提高了茶葉的品質。今年,王最棣的茶葉、櫻桃加起來收入超過3萬元。
村支書陳江燦說,全村共有510畝名茶、230多畝櫻桃,其中,套種的大概有150畝。經濟林套種名茶,集約了山林資源,擴大了發展空間,直接促進了村民的增收。這個原本是上虞最窮的村莊,如今“每畝收益超過1萬元,村里326戶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增收的喜悅。”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櫻桃和名茶共同生長的優質肥料,是塔溪村民遇到的一個問題。“櫻桃樹以生殖生長為主,主要用的是磷肥,茶葉以營養生長為主,主要用的是氮肥,用肥比例不同。”上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魏福炯說,要協調好農藥、陽光的共享,達到套種的穩定模式,目前當地已經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力求早日解決塔溪村民套種的問題。
立體茶園
延長采茶期緩解“用工荒”
諸暨十里坪茶園看上去頗為奇怪——柏油路一側的茶樹被修剪得整整齊齊,而另一側的茶樹卻被修剪成高低錯落,參差不齊。
茶園負責人浙江東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益行說,采茶工難找,機器采茶質量低,特意通過這種“立體茶園”修剪方式合理分流采摘,來緩解采茶工稀缺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利用茶樹頂端優勢的特點,將茶樹修剪得高低錯落,使得頂部、中部、底部分批抽芽。
“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是根草。”諸暨市農業局經濟特產站副站長何樂芝這樣形容茶葉采摘季節性的生命之短。“分批抽芽后茶工也可以分期對茶樹進行采摘,延長了茶葉的采摘期,這樣緩解了采茶高峰人手不夠問題。”
去年,十里坪茶園開采的1000畝,大部分通過機器采摘,外形不完整,只能制成附加值低的大宗茶,賣不出好價錢。“今年修成了‘立體茶園’,人工采摘制成的高品質名優茶數量將會大大增加。運用立體栽培的茶樹來年還可提早1個星期開采茶葉,春茶早上市價格也能升高。一年的產值可以增加500萬元呢!”楊益行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