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23日,廣西水產研究所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順利通過國家級資格驗收。
上級驗收專家分別來自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廣西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廣西水產研究所召開了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苗種處黃太壽處長主持的國家級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國家級資格會。驗收會上張永德博士首先作了良種場驗收總結報告,專家們聽取總結報告后,結合會前對國家級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的基本生產條件、技術條件、良種生產質量管理以及經營管理記錄等的現場查看情況,對良種場羅非魚的保種工作、如何進行羅非魚選育以及良種場檔案管理方面的具體工作提出了詢問和質疑,廣西水產研究所羅永巨副所長和羅非魚良種場林勇場長分別對專家的問題作出了回答,專家驗收組組長魏寶振站長希望我所良種場能繼續做好羅非魚種的保育工作,加強與外界單位核心技術的聯系,早一日做出自己的品牌,取得新的成就。接下來專家們查閱了近幾年來廣西水產研究所羅非魚方面發表的文章、取得的專利等成果并與良種場工人進行直接對話等。經過專家們考評打分,廣西水產研究所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順利通過國家級資格驗收。
廣西水產研究所國家級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長期從事羅非魚的新品種選育、開發和推廣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羅非魚選育理論體系和扎實的科研與開發工作基礎,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相關科研成果。自2001年以來,先后主持完成羅非魚的國家科技支撐課題2項,國家公益性項目1項,科技部科技項目1項,農業部科技項目2項,自治區級科技項目10多項,最近五年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羅非魚的遺傳育種、健康養殖和基礎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截止2011年8月低,年均生產能力超過項目設計生產能力(6000萬尾)的57.0%,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