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5月27日,新華社播發了《政府圈地蝦農“買單” 河北樂亭“收儲”土地致萬畝蝦池閑置》一稿,報道了河北樂亭縣政府因規劃建設臨港產業聚集區,從2007年開始從蝦農手中強行收回數萬畝蝦池的土地使用權,導致蝦池閑置近四年的情況。四個多月過去了,記者14日重返樂亭采訪,發現數萬畝蝦池依然在閑置,被填平的蝦池已經長出半人高的荒草,當地蝦農對樂亭縣“人為”制造荒灘的做法非常憤慨。
河北樂亭在歷史上有養蝦的傳統。2000年樂亭縣政府和部分蝦農簽訂30年的承包合同并頒發了“國有土地使用證”,蝦農對蝦池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再加上近年來海產品價格上漲,每畝蝦池的年收入至少3000元。
出人意料的是,2007年樂亭縣政府發出公告,收回部分蝦池占地及灘涂養殖地使用權。在未與蝦農達成補償協議的情況下,開始大規模的“填海”運動,數萬畝蝦池從2007年10月份開始陸續被填平。海參等養殖物被填埋或放入大海,養殖設施被填埋,一些沒有被填土的蝦池也因為和海水隔斷而變成一潭潭“死水”。
“如果政府部門是為了公益事業收回我們的蝦池,也可以理解,但政府是打著公益的旗號為企業征地。”樂亭縣一位退休干部對記者說。64歲的蝦農崔進元說,一些位置好、剩余年限長的蝦池市場交易價在每畝3萬元以上,縣政府一刀切、只補償每畝2000元工本費的方法不合情合法。據多位蝦農介紹,四年過去了,從來沒有政府部門的人找蝦農談過補償的事,今年8月份一些蝦農到樂亭縣政府去要“說法”,卻連縣政府大門都進不去。
“閑了四年呀,這得多大的浪費呀!”崔進元說,為了養蝦,他把家里的土地轉包給別人,沒白沒黑地在蝦池子忙碌,現在蝦池閑了四年,他也閑了四年,熬白了頭發也沒等到政府部門的任何補償。“我們現在都靠借債生活了。”蝦農韓衛東說。
令蝦農心酸的不僅是生活上的窘迫,四年來上訴無門更是讓他們感到絕望。2008年7月樂亭縣人民法院受理了蝦農韓衛東等17人“不服樂亭縣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起訴,2008年12月,樂亭縣人民法院以“中止訴訟”為由將此案“掛起”,直到2011年5月,以“沒有管轄權”為由駁回韓衛東等人的起訴。“三年半的時間,沒有管轄權為什么不早說。”同樣傷心的還有蝦農王寶明,他告樂亭國土資源局注銷土地使用權一案也“敗訴”了。
據知情人士介紹,樂亭臨港產業聚集區計劃占地7.5萬畝,在沒有任何國家批復的情況下,2007年便開始先后以唐山首鋼寶業鋼鐵有限公司、京唐港首鋼碼頭等名義征收土地。2008年8月15日,因唐山首鋼寶業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批準擅自建設鋼鐵項目,嚴重違反國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有關規定”,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要求該項目“停建”,而國土資源部對京唐港首鋼碼頭“建設用地預審意見”批復的時間是2010年,項目的建設用地是114.16公頃。
樂亭縣臨港產業聚集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福山今年5月份曾對記者說,樂亭縣“臨港工業園”計劃用地7.5萬畝,實際批下來的不到3萬畝。蝦池都是“依法依規”進行收儲的。
14日楊福山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縣里在努力解決問題,但最近縣里換屆,“新舊交替影響了進展”。縣里就蝦農補償問題已經開過會,主要領導觀點明確,“不要談錢多錢少,要談論政策”,目前正在積極落實款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