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正當吃螃蟹的好季節,本報記者接連接到數起關于螃蟹的投訴,多半是螃蟹買回家后斤兩不足,甚至是死掉。本報記者深入調查之后,獲悉一個令人驚詫的現實:這些螃蟹多半都是“打水蟹”!繼豬肉、牛肉之后,螃蟹也未逃脫“注水”之害。但與前者相比,“打水螃蟹”的危害更大,短視之舉或將危及整個行業。記者谷岳飛
什么是“打水螃蟹”?
多年經銷螃蟹的、高淳縣雙湖螃蟹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團結告訴記者,盡管是在水中養殖,但螃蟹成熟之后會自己爬上岸,這時候蟹農只需在岸上抓便可。但因為現在螃蟹基本上都按規格買賣,換句話說,螃蟹自然是越重越好,于是部分蟹農在賣螃蟹時,又將已經爬上岸瀝干的螃蟹浸回水中,這一過程就叫“打水”。經過這樣一次重新的“回籠”打水之后,螃蟹的重量會增加10%左右。
然而,和注水豬肉、注水牛肉不一樣,“打水螃蟹”不僅僅是增加了重量,其危害更大,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死蟹。高淳縣陽江鎮養蟹專業戶趙春貴介紹,這其中的道理就跟人喝水一樣,一個人如果渴了很久,很長一段時間沒喝水了,如果再給他水喝,這個人就很有可能給水脹死。
史團結介紹,螃蟹打水多半發生在蟹農販賣螃蟹的路途中,螃蟹對水中的氧氣有較高的要求,生活在有著寬闊水面的蟹塘中沒事,但在運輸途中,裝螃蟹的水桶無法保證氧氣供應,這樣喝足了水的螃蟹很容易死亡。
都是“打水”害的!
買回家的螃蟹體重普遍“縮水”,還有好幾只死掉了
王先生怎么也沒想到螃蟹還能“注水”,和大多數市民一樣,他以為螃蟹原本就生活在水中,賣蟹者即使做手腳也不會在水上“下功夫”。
12日,因為家中有親戚來,他在家附近的農貿市場買了10只螃蟹,5公5母,但沒想到晚上把螃蟹拿出來,才發現已經死掉了4只,回過頭再去市場找賣蟹者,發現對方早已消失無蹤。
市場賣水產的經營戶告訴王先生,他買的那些螃蟹肯定是打過水的,否則不可能死那么多,正常的話,螃蟹買回家能夠存活一個星期之久。與王先生的遭遇類似,近日來,本報接到多起市民投訴,均是有關螃蟹短斤少兩甚至是死蟹的問題。
鼓樓區許女士介紹,她花大價錢買了幾只大螃蟹回家,回家之后一稱,每只螃蟹都“縮水”,普遍少了兩三錢,最離譜的是一只3兩多的母蟹,回家一稱竟然只有2.5兩,而僅這只螃蟹的價格就相差20多元。
更多的市民則在網上反映自己的遭遇。其中一位網友介紹,因為比較喜歡吃螃蟹,去買螃蟹時,她特意挑那些看起來新鮮、水靈的螃蟹,沒想到回家一蒸之后,螃蟹變得輕飄飄的,螃蟹殼、腿里都沒什么肉,而且水特別多。
越來越多的事實指向螃蟹的銷售環節,本報記者介入調查之后,才發現“注水蟹”盡管為大眾所不知,但在水產界卻是一個人所共知的“秘密”,行話稱呼其為“打水蟹”。
為何給螃蟹“打水”?
“打水”后螃蟹可增重、升級、提價,“打水蟹”主要是外地蟹
15日,記者在高淳縣水產批發市場采訪時,便偶遇到一位正在給螃蟹打水的蟹農。這位蟹農快到批發市場時把車停了下來,開始把螃蟹從水桶里取出。記者湊上前看,三只裝螃蟹的桶里全是水。
蟹農自稱姓陳,看見記者質疑他的螃蟹打過水,這位陳師傅不以為然地表示:“大家都這么干,我要不打水,豈不是呆子?”
事實上,給螃蟹打水的真正原因還是在于利益。當天高淳縣水產批發市場的螃蟹收購價格,按螃蟹規格大小相差較大。以母蟹為例,2.5兩至3兩等級是50元/斤;而3兩至3.5兩則增至120元/斤;3.5兩至4兩則達到180元/斤;4兩以上的收購價更可以只論,一只螃蟹即可達120元以上。
一只3.8兩重螃蟹和一只4兩重的螃蟹相比,盡管其重量只相差了兩錢,但價格卻相差懸殊。
另據養蟹大戶李家富介紹,之所以出現“打水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蟹農養蟹主要利潤來源是規格蟹,所謂規格蟹是指3兩以上的公蟹和2.5兩以上的母蟹,螃蟹越重越值錢,于是蟹農想方設法希望自家的螃蟹能夠增重、“升級”。
高淳縣水產批發市場副總經理何春富介紹,“打水蟹”主要還是外地蟹,這些地方的螃蟹因為水質和養殖方法的緣故,出產的螃蟹個頭都比較小,因而希望能夠以次充好。
死螃蟹千萬別吃!
“打水”最易導致死蟹,而螃蟹死的時間越久,毒性越大
而據螃蟹專家介紹,當螃蟹垂死或已死時,體內蛋白質會分解并產生組胺,組胺是一種有毒物質,即使煮熟了,組胺也不易被破壞。螃蟹死的時間越久,毒性就越大。因而,死螃蟹是不能食用的。
記者在水產市場了解到,為了防止蟹農給螃蟹“打水”,經銷商發明了“讓一錢”法則,即沒打水的螃蟹,經銷商收購時會加一錢收購,而濕螃蟹會減一錢。沒想到在具體市場中,這樣的收購法則并未收到多大成效。
蟹農為了增加規格,想到了給螃蟹打水的歪招;看見打水螃蟹有利可圖,不少蟹農跟進;因為打水螃蟹運輸途中容易死掉,經銷商會壓低收購價格或者要扣掉打水量;因為價格低或者已經被扣打水量,蟹農打水更加厲害——就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形成,環環相扣,打水螃蟹如同一個病毒般在擴散。
而當前螃蟹市場的一個矛盾格局是:一些經銷商明知是“打水蟹”,但因為貨源緊缺,他們也不得不收購,這致使螃蟹打水現象得不到市場真正的反饋。
史團結將蟹農的打水之舉形容為他們“只看見腳趾頭”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如果任由打水螃蟹發展下去,這個產業鏈將沒有得利者。
首先是市民買不到高品質的螃蟹,往下自然是經銷商手中的螃蟹賣不掉,螃蟹銷不出,價格因此會被降低,而最終受損的自然是蟹農和當地產業。
高淳派保安把守不準打水螃蟹入市
作為中國最大的螃蟹批發市場,高淳縣水產批發市場較早便注意到“打水螃蟹”這一現象,采取各種措施以防止“固城湖”的螃蟹品牌受到損害。
該市場副總經理何春富介紹,盡管目前打水蟹主要是外地蟹,但為了防患于未然,當地政府已開始在當地電視上宣傳打水蟹的危害。此外,市場還嚴格處罰收購打水螃蟹的經銷商,前不久就曾經關停了市場內的7家經營戶。
而作為一個全國螃蟹的交易平臺,該市場還派出100多名保安守在市場的各個入口,專門檢查進場交易的螃蟹是否帶水,打過水的螃蟹一律不準入市交易。
何春富也坦承,派人在市場門口“查水”,確屬不得已之舉,也未必能達到徹底打擊“打水蟹”的目的。他認為,要真正杜絕“打水蟹”,這還得靠蟹農、經銷商“契約意識”的形成,就是大家都按照市場規則,誠信養殖、經銷。
放在地上濕漉漉的肯定是打水螃蟹
至于普通市民如何識別“打水蟹”,史團結介紹,一般來說,那種放在地上過一會兒便濕漉漉的螃蟹,肯定是打水螃蟹,其他還要看螃蟹是否行動迅速、表面是否干凈清爽等特征。但他同時也坦承,在實際操作中,普通市民很難真正分辨螃蟹是否打水,從外表看打水與否區別很小,即使是多年養螃蟹的人也未必能分清。市民如果覺得難以區分,擔心在普通攤點買到“打水蟹”,可以去正規的專賣店買蟹。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