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昆山,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牽手淘寶網,3天賣出6萬多張大閘蟹“套餐劵”;在盱眙,外形酷似龍蝦大鉗的“龍蝦大廈”剛剛落成,中國盱眙龍蝦產業集團總部即將入駐。
兩樁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背后卻有一個同樣的訴求上市。
近年來,江蘇省以陽澄湖大閘蟹和盱眙龍蝦為代表的一大批金牌農產品,紛紛規劃上市路線圖,期望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放大品牌價值,收獲更多品牌紅利。但記者調查發現,“蝦兵蟹將”們遲遲未能爬上資本市場,尚有多道“繩”捆了手腳。
“不管多大困難,都要爭取上市”
“如果上市了,我們期望1年內起碼能融資10億元。”江蘇盱眙龍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毓法,對“龍蝦股份”很是自信。
這個由盱眙龍蝦協會和江蘇漁蒙家餐飲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身負“盱眙龍蝦”上市的重任。今年4月,該公司與美銀亞洲基金簽訂了上市合作協議,還在南京組建了專門的上市辦公室,這被業界視為盱眙龍蝦邁入資本市場的實質性一步。
“龍蝦不僅僅是一種餐桌上的食品,還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董毓法表示,“盱眙龍蝦”全國聞名,有足夠的實力實現上市。按照計劃,盱眙龍蝦上市的首選是在國內的中小板、創業板,其次則是香港。具體的上市時間、股份發行量尚未明確,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們都要爭取上市”。
與盱眙龍蝦期待一躍“蹦”進資本市場相比,陽澄湖大閘蟹的上市之路“爬”了多年。早在2003年,蘇州媒體就報道說,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次年在香港上市;2006年,該公司又傳出計劃A股上市的消息;去年9月,該公司宣布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將引進戰略投資者,希望2-3年內能夠完成國內A股的IPO。然而時至今日,因多種原因,大閘蟹的IPO之夢遲遲未能實現。當地另一個大閘蟹公司唯唯亭亭公司最近排出上市計劃,目前沒有詳情透露。
三道“繩”,捆住了“蝦兵蟹將”
相比在傳統市場上的強勢,“蝦兵蟹將”們的上市之旅顯得艱難。
“上市遲遲沒有進展,是因為水面的事情一直沒有協調好”;“難度很大,上市牽扯到股份關系結構,這些問題都很難解決。”業內有關人士這樣解釋陽澄湖大閘蟹前兩次上市未果的原因。時過境遷,隨著與資本市場的步步拉近,三道“檻”擺在面前。
首當其沖的是食品安全。受之前的“哈夫病”事件影響,美國鉅富控股已撤出在盱眙龍蝦產業集團中占的40%股份。一場并不關己的“小龍蝦”事件,也讓盱眙出了一身冷汗。證監會人士分析,可控的食品安全,是企業成功上市的基礎性條件。
假冒產品的泛濫,又增添了不確定因素。北京電視臺9月10日《銳觀察》欄目播出了名為《大閘蟹莫成大“雜”蟹》的節目,暗訪了一些北京的經銷商,發現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都上了防偽蟹扣,而真正的防偽扣要到9月17日才由行業協會統一發放。“去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才2000噸,但僅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加起來銷量就有2200噸。”“陽澄湖牌”大閘蟹北京地區總經銷羅浩元對冒牌蟹的橫行表示憂慮。
“農產品造假的風險小、成本低、門檻低,但對品牌的傷害極其巨大。”盱眙龍蝦協會人士介紹,和陽澄湖大閘蟹一樣,他們也想盡了防偽手段,但單靠一企一地一個協會的作為很難奏效。“品牌是上市的核心資產之一,品牌形象直接關系到能否成功上市。”
在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看來,最大的困難在于規模化。他說,一直有整體上市的想法,但難度很大,光協會下屬的企業就有160多家,沒有參加協會的更多,多得無法統計,很難協調。公開資料顯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約2200噸。其中,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00噸,另一家唯唯亭亭公司總產量約為800噸。“僅這兩家大的公司上市都這么難,更何況是整個陽澄湖地區的公司集體上市。”楊維龍說。
而盱眙龍蝦受制于“規模化”,更多體現在養殖規模上。2010年,盱眙縣全年龍蝦銷售12萬噸,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龍蝦育苗技術遲遲無法突破,成為制約龍蝦產業集團乃至整個產業做大體量的掣肘。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龍蝦行業缺少袁隆平”。
“蟹蝦股”上市,前景“錢”景都看好
盡管艱難,難擋蟹蝦上市的步伐。
盱眙龍蝦股份公司正計劃整合盱眙本地近20萬畝養殖資源,建立起國家級盱眙龍蝦養殖示范基地和研發基地,在龍蝦育苗、飼料合成、養殖技術與模式推廣等方面進行規范化、工廠化運作,希望以安全、優質的盱眙龍蝦養殖供應鏈博得資本市場青睞。
陽澄湖鎮政府的下一步“棋”是,大力經營現代農業產業園,將陽澄湖大閘蟹集團公司、特種水產、漁業科技中心等單位一起納進去,再找一個“殼”操作上市。
盱眙龍蝦協會秘書長趙建民說,農業部品牌價值中心2010年評估,“盱眙龍蝦”品牌價值65億元人民幣。一旦成功上市,虛擬的品牌價值將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市場紅利。縣里為此制定了“一體兩翼”的規劃,以“龍蝦”為主體,“資本”與“研發”作為兩翼,盱眙龍蝦上市后,將推動產業規模的幾何級增長和渠道的全國布局,意義重大。
“資本市場也需要這些新鮮面孔。”江蘇省社科院經濟專家表示,江蘇省有大量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如陽山水蜜桃、碧螺春茶等。這些品牌響、概念新、市場好的項目,一旦上市,很可能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反過來,上市將為企業募集龐大的資金流,有助于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專家同時提醒,農產品品牌上市要注重品牌和產業的整合,更要“講技巧”,例如在產業鏈上拆分,圍繞養殖、餐飲、物流等資產,分別打造上市公司,提高成功率。9月26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的“天福茗茶”,就是憑借茶葉連鎖專賣的模式和渠道資源,成為中國內地茶業“首發新股”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