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1年9月份浙江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數據來源于杭州、嘉興、湖州、紹興、溫州、臺州、寧波、舟山、金華、麗水和衢州11個市;測報面積:池塘/圍塘71517.9畝,水庫4391畝,灘涂4438畝,海水網箱391779m3,淡水網箱29652m2,流水養殖113000m2,溫室102136m2;起止時間為2011.8.26-2011.9.25。
本月測報品種有草魚、鳙魚、烏鱧、斑點叉尾鮰、大黃魚、美國紅魚、七星鱸魚、青魚、鯉魚、翹嘴紅鲌、鰱魚、鯽魚、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青蝦、三疣梭子蟹、鋸緣青蟹、河蟹、鱉、三角帆蚌、泥蚶、縊蟶等22個。
9月份,全省11個市監測的22個養殖品種中有16種發生病害(比上月減少3種,比去年同期減少4種),共監測到34種病害(比上月減少5種,比去年同期減少2種),其中病毒性疾病2種,細菌性疾病17種,真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疾病3種,其它5種,不明病因6種。監測點經濟總損失為669581元(比上月減少80.52%%,比去年同期減少71.83%)。現將主要情況概述如下:
魚類:12個品種中7個發病,共監測到15種病害(比上月減少3種,與去年同期持平)。平均發病率較高的有水庫養殖鰱魚赤皮病、水庫養殖草魚爛鰓病、腸炎病、青魚腸炎病;但平均死亡率不高,除青魚腸炎病0.13%外,其余均小于0.01%。
甲殼類:6個品種除羅氏沼蝦外均發生病害,共監測到10種病害(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均減少3種)。平均發病率較高的有青蝦紅體病24.01%、爛鰓病14.34%,河蟹爛鰓病10.22%;平均死亡率較高的有南美白對蝦環境致病0.67%,河蟹爛鰓病0.17%。
貝類:3個品種均發病,監測到三角帆蚌外套膜潰瘍,泥蚶、縊蟶環境致病等,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
爬行類:鱉共監測到白底板病、紅底板病、腐皮病、穿孔病、潰瘍綜合癥等5種細菌性病害,各病害危害程度均較輕。
10月份,隨著氣溫水溫的逐步下降,養殖水生動植物病害發生率與死亡率將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數養殖生物已經進入養成后期,加之晝夜溫差加大,因此,仍要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及養殖生物的生長情況,盡量減少養殖生物因應激反應造成的損失。根據歷年來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情況和今年病害發展的趨勢,預計10月份水產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的發生率將下降;海水蟹類要注意黃水病、固著性纖毛蟲病等。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供養殖戶和生產單位參考:
1. 強化投飼管理。10月份晝夜溫差加大,水生動物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發病,要注意巡塘,根據水溫、天氣以及吃食情況合理投喂優質飼料,可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以增強養殖對象的抗病力。
2. 注意水質調控。要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定期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定期沖水換水,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狀態。
3. 及時起捕上市。對于一些達到商品規格的品種,應及時捕撈上市,保持養殖池內合理的密度,促進養殖對象生長;做好河蟹的防逃工作并及時抓捕出售;外塘甲魚也應根據市場需要分批、分池、分規格起捕上市。但同時要遵守休藥期的有關規定,以確保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4. 在并塘、起捕過程中要注意操作,避免魚體擦傷;捕大留小或篩選密度的每拉網捕撈1次,就進行水體消毒,防止細菌和寄生蟲入侵損傷的魚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