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0月21日,初秋的大連金石灘風和日麗,藍寶石色的海面顯得格外寧靜,暢游在大連天正實業水產養殖基地里的3萬尾黃鰷魳魚苗在大連海關的監管下,以“海上過鮮”的方式從海上的養殖網箱直接裝船運往日本九州島。
由于養殖基地遠離市區,天還未亮,大連海關的兩名關員便已動身趕赴監管現場,上午8點,海上過鮮正式開始。上千尾的魚苗連同海水被巨大的“口袋”一把撈起,旋即被放入裝有特制水庫的運輸船中。一次“登船”過程不超過2分鐘,不到一個小時整個過鮮作業就順利完成了。比起“躍龍門”,“上龍船”對于這些魚兒來說可輕松得多。
近年來,由于日本和韓國的買家對活魚進口的需求不斷增大,對成活率和保鮮度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針對這一情況,大連海關迅速出臺相關政策,為企業提供預約申報、船上監管等服務,幫助企業開展和擴大海上過鮮業務,在節省了企業成本和時間的同時,保證了鮮活水產的質量,為企業爭取了更多的國外訂單。
據了解,今年前10個月,大連海關共監管海上過鮮貨物56票,涉及河豚魚、六線魚、黃鰷魳魚等品種,總重量800余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2%,貨值近千萬美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