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廣東省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小華會見中山大學原校長、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顧問黃達人一行,雙方就如何促進湛江蝦產業轉型升級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劉小華表示,湛江要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政府應在培育、規范、服務產業發展方面要多下功夫,培育更多龍頭企業。中山大學副校長李萍,市領導張小剛、麥教猛、伍杰忠等參加會見。
目前,湛江對蝦年產值達200億元,從業人員100多萬。蝦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占全球總量的1/7-1/6,擁有七個全國第一(養殖面積、種苗、產量、蝦料、加工、出口、交易量)。但是,分散化、小規模、低附加值的傳統養殖加工模式威協到產品質量安全,嚴重制約了蝦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組織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黃達人帶領的調研組此行向湛江提議,針對湛江蝦產業面臨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建議整合目前分散化的種苗、養殖和加工貿易協會,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優化產業組織,提升國際競爭力;在產業協調領導小組統籌下,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形成“公司+農戶”的現代農業組織模式或分散農戶加入合作社的模式。
“老校長此行帶來了一個有前瞻性,創造性,指導性的很好課題,供湛江學習、探索和回答,由此可見他對湛江的重視和一片深情!眲⑿∪A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黃達人的到來表示感謝。劉小華表示,由于湛江經濟總量太小,與曾經全省第二大地級市的地位極不相稱,當前湛江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湛江也最有條件成為廣東新的增長極,所以要為廣東繼續保持全國經濟大省作出貢獻,要爭當粵西振興發展的龍頭,能代表廣東實力和廣東形象參加東盟和環北部灣的競爭與合作。要實現這些目標,關鍵是發展工業,以工業立市,尤其是臨港重化工業。但不能因為發展工業就輕視農業,湛江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農村大市,農民大市,城鎮化水平較低,一定要高度重視鞏固農業的發展優勢,才能把湛江的發展協調推進。同時,湛江也是海洋資源大市,要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把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做好海洋漁業、海洋水產、海洋捕撈、海洋養殖,變海洋資源大市為海洋經濟大市。
如何才能做大做強湛江的海洋經濟?政府在其中應扮演什么角色?劉小華指出,湛江有良好的基礎,是全國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對蝦和海產珍珠產量全國領先,有恒興、國聯等享譽全國的品牌,海洋漁業發達,擁有烏石、硇洲兩個中心漁港。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關鍵是靠企業。政府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能號召農戶一哄而上搞養殖,而是要在培育、規范、服務產業發展方面有所作為。具體包括五個方面:一抓規劃,以蝦產業為例,要明確什么地方可以搞蝦產業,發展什么蝦品種;二是抓龍頭,通過一些扶持政策,培育更多有抗擊市場風險能力的龍頭企業;三是抓科技,幫助企業攻克科技難關,提升產品品質。政府可以“穿針引線”;四是抓產業鏈。開拓種苗、飼料、防疫、到市場的產業鏈,延伸產業鏈,創造品牌,把水產品變成工業品,創造稅收。這也是下一步湛江蝦產業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五是抓惠民,通過有效機制,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和政策扶持,惠及廣大農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