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洪湖市創建湖北省淡水產品標準化示范市,充分發揮洪湖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運用標準化的理念謀劃水產業發展,有力促進洪湖市成為湖北省水產三大航母之一,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項示范任務圓滿完成,達到了示范市預期工作目標,綜合評分98分。”國家標準委專家驗收考核組日前對洪湖市創建湖北省淡水產品標準化示范市項目作出了評價。
湖北洪湖地處江漢平原東南端,全市水域面積860平方公里,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百湖之市”、“魚米之鄉”的美譽。然而,由于一直囿于傳統的“四大家魚”養殖模式和漁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格局,直到本世紀初期,洪湖水產業仍處于量大不優、產業鏈不長、形不成品牌、效益低下的狀況。
對此,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包括“洪湖生態魚”在內的水產“三大航母”的戰略構想。為響應省政府的戰略構想,將水產業做大做強,洪湖市政府于2008年向湖北省質監局提出創建“湖北省水產品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市)”的申請。
在11月29日召開的湖北省“質量興省、標準先行”暨湖北省淡水產品標準化示范市經驗交流現場會上,洪湖市委書記鄒太新說,按照示范市建設項目任務書的要求,洪湖市堅持政府主抓、市場主導,充分協調各級組織、部門和企業等各方力量,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質監、農業、水產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據項目任務書的要求,將項目內容、要求、目標按年度進行分解,并簽訂了項目建設管理責任書。通過這些扎實的工作,目前洪湖已初步建成水產標準體系、檢測監督體系、標準推廣體系3大體系和戴家場鎮黃鱔網箱標準化養殖板塊、瞿家灣鎮無公害蓮藕標準化種植板塊等6大水產板塊,全市50%的鄉鎮成為水產專業鄉鎮,90%以上的村成為水產專業村,水產品總量達到40萬噸,實現了打造全國水產第一市的目標。
洪湖市質監局局長李文清介紹,在省、市質監局的支持下,該局在收集整理《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等相關養殖技術標準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制定了25個水產地方標準,制定和修訂企業產品標準、工作標準78個,初步形成了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融養殖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及相關工作標準于一體的標準體系。
湖北省農科院研究員、水產專家焦春海在驗收考核后認為,通過3年的示范區建設,洪湖淡水產品養殖、種植業已形成8大特色,即規模大、模式優、環境佳、標準新、板塊亮、產業全、品牌響、效益好,生產有標準、產品有標志、質量有檢測、認證有程序、市場有監管的標準化格局已經形成,該市水產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
據悉,截至目前,洪湖市水產業產值達到40億元,比示范前增加24.4億元,水產業產值躍居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培育中國名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各類名牌產品84個,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據統計,洪湖市種植養殖示范戶人均年收入達7800元,比示范前增收1800元。
位于洪湖之濱的德炎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按照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美國FDA和歐盟EEC衛生注冊、BRC全球食品標準認證和良好農業規范認證,企業已發展為集加工、貿易、物流、科研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董事長盧德炎說,沒有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就沒有德炎公司的跨越式發展,標準化戰略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