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食品安全 獐子島花千萬“買”海水
發布時間:2011/12/20 8:56:45 來源:獐子島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11月28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中石油在大連所屬企業于去年發生的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的處理結果,有關責任人受到了嚴肅處理。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黃海明珠”在大海上,裝著海水跑了365天。
11月28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中石油在大連所屬企業于去年發生的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的處理結果,有關責任人受到了嚴肅處理。但是人們更關心似乎并不是誰為這場災情負責,而是這場災情給大連海水帶來的創傷。
身處沿海城市大連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何躲過這場火災,并能繼續保持海水的安全和生產安全?
日前,獐子島集團有關人士對記者回憶起那場災難來臨時,這家以海水為生的企業的應急行動。
位于事發地上游,獐子島原產地躲過一劫
沒有人會忘記發生在大連保稅區的那場驚天火災。2010年7月16日,位于遼寧省大連市保稅區的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原油庫輸油管道發生爆炸,引發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導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設備燒損,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達兩億多元。
作為中國股市一支很受寵的股票,獐子島必須在第一時間面對股民,實施告知義務。在獐子島公司網站上,很快出現了一條信息:獐子島與事發地點距離40多海里,在事發地的上游,海上原油泄漏事件不會對獐子島海域造成污染。
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人們對獐子島的這一聲明仍然心存疑慮,于是很多不了解大連海域的人開始上網搜索地圖,放大點擊,自己來探求事實的真相。
微博上很快有人宣布:獐子島在深海,的確距離事發地很遠,且在事發地上游,此次事件不會給這家企業的原產地海域帶來危險。
獐子島位于北緯39度,東經124度附近,遠離大陸,海水很深,是國家一級清潔海域。“獐子島是個幸運兒,那次火災發生地在獐子島海域的下游。如果獐子島的海域受到了污染,那么靠近陸地的海水必然已經遭到了深度污染。”獐子島集團監事會主席徐勤山是土生土長的獐子島人,在他的印象中,獐子島一直是個幸運兒,歷史上,這片海水還沒有被污染過的監測記錄。
人們不斷探究真相的過程中,獐子島的海底,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等海參品安然無恙地享受自然的恩賜,自由地生長。這些獐子島原產地的海珍品躲過一劫。
為了下游暫養場的用水安全,他們遠赴原產地“買”海水
獐子島在大連金石灘有個亞洲最大的海鮮暫養場——金貝廣場。每天,有大約5萬噸從獐子島海域采捕的蝦夷扇貝等海珍品被運到這里暫養,再分銷到世界各地。
這里就在“7·16”原油泄漏事發地附近。
事故發生時,獐子島集團立即關閉了海水進水口,并同時啟動了應急預案。他們第一時間請來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及所帶團隊,企業管理層與專家研究后確定,方案一是立即鉆井取用地下水。獐子島高層當即請來了專業的鉆井公司,投入了近50萬元,在金貝廣場周邊鉆井取水。但遺憾的是,水質檢測結果并沒有達到貝類凈化暫養用水的要求。
鉆井取水不成,只能實施第二個方案:去獐子島海域運清潔的海水。
就在事發當天夜里,獐子島集團功率最大的運輸船船長范文昌接到命令:立即從獐子島海域運海水到金石灘。
從那一天夜里開始,這艘寫著“黃海明珠”號的運輸船,每天往返于獐子島到金石灘的海面上,船上裝載的不再是海珍品,而是500噸清潔的海水。船把海水卸到岸邊的過濾池后,再泵到暫養車間里的活品蓄水池里,用于這里各類海珍品的暫養用水。它每天要航行3個航次,運水不斷。船每航行一個航次,就要花掉11200元。范文昌原以為,這樣的運水之路過幾天就結束了,“在大海上,裝著海水在跑,這叫什么事?”這讓范船長感到懊惱。
讓船長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一運就接近一年。直到今年的7月16日,365天,一天不斷。
僅這一項,獐子島為此付出了千萬元的成本。有人說,獐子島創造了中國漁業史上“守著海水買海水”的“笑話”。
“食品安全是我們的天條”
獐子島的海水每天都處在中科院海洋所的監測之中,中國北黃海海洋監測站就設在了獐子島。而獐子島集團自己的海洋生物研發中心也每天派遣科研船出海取水樣,對海洋環境、海水動力、微生物、細菌和重金屬等指標進行監測。
在啟動“從獐子島運海水”這一方案的同時,獐子島集團花費數十萬元購進了一臺海水監測設備,對金石灘的海水進行監測。每天,獐子島高層的電腦里會出現兩組數據,一組是對大連金石灘海水的檢測數據,一組是從獐子島海域“買”來的海水的數據。
一個月過去,海面清污工作進展迅速,金石灘的海水漸漸得到了恢復,并最終達到了相關標準。在那段焦心的日子里,堅持繼續運水?還是不繼續?成了這家企業每天要面對的選擇題。“盡管金石灘的水已經達到相關標準,但是對于我們企業來說,還是要堅持用自己的海水,因為我們的產品需要更高的標準。”沒有商量的余地,董事長吳厚剛選擇:繼續!據了解,獐子島金貝廣場的暫養標準是參照HACCP體系執行,標準自然很高。
吳厚剛認為:作為一家食品企業,沒有什么比食品安全更重要的事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沒有什么比誠信更重要的事了。食品安全是我們的天條,誠信是我們的準則。這樣做雖然耗時費力,成本很高,但唯有這樣做才最保險!
為這家企業做海水和食品質量檢測的是來自瑞士的一家歷史悠久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通用公證行(SGS),連這個對標準要求最苛刻的公司都為獐子島此舉而感動。“食品安全不是一句口號,是要付出成本和心血的。”吳厚剛說,“我們沒有做的更多,這只是一個食品提供商的責任,我們只是盡責而已。”
大連發生了原油泄漏事故后,很多人對海產品敬而遠之。獐子島用最淳樸最費力的行動換來了人們的信任。獐子島的市場非但沒有受到那次事件的影響,反而有了倍數的遞增;獐子島的海參在全國獲得了很高的禮贊,野生海參頻頻陷入供不應求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