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山東濟南市大力推進漁業產業化、標準化、科技化發展,現代漁業建設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漁業養殖面積10.6萬畝,水產品產量4.4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6.08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2.9%、4.26%、4.78%。
一是漁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深入推動名優水產品養殖、休閑漁業、生態漁業等“三支柱”產業快速發展,規模分別達到4.5萬畝、3萬畝、6.4萬畝。“三支柱”產業進入了積極調整期,從規劃定位、規模擴張、標準提升、功能拓展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突破。
二是水產品質量監管不斷加強。大力推動8處健康養殖示范區建設。新制定市級地方標準2項,累計推廣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0多項。新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4處,認證無公害水產品7個。配合完成農業部、省、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任務8批次、187個樣品,抽檢合格率進一步提高。
三是休閑觀賞漁業建設取得突破。先后開展濟南市十大休閑漁業示范點授牌暨首屆黃河灣杯垂釣大賽、章丘白云湖荷花節、槐蔭美里湖捕魚節、2011濟南錦鯉大賽暨錦鯉文化展等活動。評選出首批10大市級休閑漁業示范點,并通過新聞媒體集中宣傳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漁業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繼續實施漁業特色品牌戰略,槐蔭美里湖、歷城唐王、章丘白云湖“三大片區”漁業特色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白云湖甲魚”通過地理標志認證,中華鱉、鰱、鳙等3個品種通過綠色產品認證。今年新投入320萬元,整理改造了10處連片養殖基地,改擴建池塘及工廠化養殖設施分別達到1900畝、5400平方米。
五是漁政執法工作取得新突破。以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生產安全、漁業生態安全等“三個安全”為重點,累計辦理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23本,查處炸魚、毒魚、電魚等“三害”案件43起,有力地保障了現代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