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對世華會過去與未來的認識
李愛杰
世華會的成立應該歸功于中山大學的林鼎教授,是他和臺灣的莊健隆先商議好,而后當我因事去中山大學見他時,他提出要成立世華會,而征求我的意見,我即同意。于是共同商議在廣州舉行第一屆世華會,地點在中山大學。當時林鼎還向我介紹了他養魚的情況,我還參觀了他的養魚池。
第一屆世華會,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論文報告上,而對于企業的參加并不重視,所以在發通知上,并不給企業發通知,只通知有關魚蝦飼料研究單位和學者。臺灣參加會議的學者則由大家提名邀請,新加坡也有學者來參加,只參加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以后就不來參加了。
在舉辦世華會時,我和林鼎、莊健隆曾大致說了舉辦的事,大致有以下五條:一是世華會所邀請的都是中國人,而不邀請外國人,二是世華會要繼續辦下去,決定每三年召開一次,三是會議由國內有關單位輪流召開,四是決定第二屆世華會在青島,由青島海洋大學召開,五是可邀部分飼料廠家參加,但不多邀,以免影響會議的進行。
臺灣的學者則請莊健隆博士介紹,美國有一女博士想來參加,但無錢,希望我能補助她,有關路費、住宿等費,可惜我當時無錢補助,以致她未能參加,我甚感遺憾。
另一件使我感到遺憾的事是,在散會時,臺灣的幾位學者想去武漢,托我為他們買火車票,應該買臥鋪票,但學校后勤管買車票的同志卻只買了硬座票,要求換軟臥,卻不能換。我一直未能給去臺灣的同仁買到臥鋪而感到遺憾,感到對不住他們。
世華會舉辦八屆下來,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進步:(1)與會者在魚蝦營養和飼養方面獲得了新的知識;(2)與會者可在魚蝦的飼養方法方面獲得新的認識,可幫助有關業者改進自己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生產產量;(3)使生產者獲得一定的知識和認識有關單位和人,從而可以和其人聯系,以改進自己的生產和提高自己產品的產量,這對生產商有利。
現在的世華會越辦越好,大家都愿意參加,因為每次世華會,在學術上都有新的發現,這是主要的,沒有這一點,則會使參加者不感興趣。還因為每次世華會都有新的學術發現,才使大家感到有意義,而企業也愿意參加,用以改善自己的產品。因而世華會的召開不僅學術界感興趣,企業界也感興趣。但如何使學術界和企業界互相聯系,互相幫助,這在舉辦者來說,并沒有思考這個問題。只能是學者和企業界主動配合。這對世華會的啟動者來說,是個問題,將來可以討論和考慮如何使之相互結合,并相互受益。
我對世華會今后的發展有個想法,即不僅在學術上互相交流,更應該在實際上對企業界有益。因此,我想建議世華會設一個世華會會務處,長期存在,對企業界和學術界給予幫助、介紹,以使雙方得以結合,使學者的研究能與企業界結合,理論運用于實際,幫助企業界獲得新的方法,以提高其產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