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至今,江蘇省金壇農民湯九紅仍然不能忘記20多年前的那個春節:開小吃店的他,通過一碗面的交往,一筆賺了10多萬。也正是從這起步,湯九紅邁出了自己的農業生態觀光之路。
小吃店里來了位山東客人
農民出生的湯九紅,1988年高中畢業后,為了改變家中的貧困生活,兩手空空去闖北京、赴新疆、跑寧夏。在一年的打工生涯中,吃盡了苦頭,并沒有帶回多少財富。
1989年12月,湯九紅在家鄉的金壇市原湯莊鎮上租了2間門面房,開了個小吃店。專營餛飩、面條之類的小生意,結識了許許多多南來北往的能人。
1991年春節前一天,細雨濛濛,冷冷的西北風使得這鄉下的小吃店十分得冷清,整整一上午,也沒幾個客人光顧,晌午時分,忽然來了一位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說要下碗湯面,既可充饑,也能暖暖身子。湯九紅和往常一樣,與對方交流起來。閑談中,湯九紅得知對方是一位山東來客,是專門來南方打探收購鯉魚的小販,湯九紅還了解到北方人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有要選購鯉魚跳龍門的習俗,尤其是紅鯉特別暢銷。
而恰恰相反,紅鯉在江南地區市場十分的低迷。湯九紅與這位山東小販談得十分投機,很快就成了朋友,并免收了對方那碗面條錢。幾天后,湯九紅以每斤收購價0.8元的價位,組織了一卡車4噸多貨源的紅花鯉魚,以每斤2.9元的成交價給了那位山東人,一筆買賣下來,湯九紅一算賬,盡賺了10多萬元。
湯九紅天生好客交友,善于交際,頭腦精明,善于捕捉商機。后來,在1990年至1993年的3年中,又與南來北往的朋友做成了1000多箱酒生意,先后再次獲利10多萬元。隨著資本積累的增加,湯九紅的小吃店也從賣餛飩、面條逐步提升為小酒店。
1998年8月,湯九紅投資20多萬元,將拆鄉并鎮后的原湯莊鄉工業公司大樓盤下,掛牌辦起了一家像模像樣的“久紅大酒店”。同時投股辦起了一家民營企業。然而,立志要讓家鄉農民致富的湯九紅于2006年從企業中退轉股份30萬元,同時以大酒店作抵押從銀行貸款30萬元,又向兩位朋友借得資金100多萬元,籌建創辦起了“常州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
“農民造園,就得有農家特色”
位于金壇市堯塘鎮湯莊南湯村的“常州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已先后被評為首批金壇市星級農業旅游示范點,金壇無公害栽培養殖示范點,“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2006年籌建觀光園時,湯九紅總投入了1200萬元,總規劃占地面積600畝,其中一期占地285畝,按照農業旅游的特點,做到了“春釣龍蝦秋品果,夏采鮮果冬摘菜”,融觀賞性、參與性、品味性于一體,形成了集旅游、科普、休閑和度假為一體的一座富有濃郁江南水鄉特色的農家樂園。
進入久紅,左邊是觀光園的健身廣場,里面有一些簡單的兒童游樂設施。走上休閑長廊,這條長廊全用毛竹制成,內部不用一根鐵釘和鐵絲,可見竹匠師傅的巧手和用心。長廊兩旁栽種的是農家特色藤本攀緣植物,如絲瓜、扁豆、南瓜、葫蘆,使游客可以充分品味農家的萬種風情。左手邊臨水而建的長廊,取名為“養心廊”,中間是用同樣大小的鵝卵石拋光后鑲嵌在混凝土中。采摘園中有上百個品種的果實可以供大家采摘品嘗,根據季節的不同,體驗季節差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這也是現代農業科技水平的展示園。
游客用餐的同時,可以觀賞到五顏六色的觀賞魚,更可以借著動感的畫面背景,攝影留念。“京蔥趴鴨”,這道農家特色菜,它是金壇唯一獲得常州市首屆農家特色菜肴評比金獎的一道菜肴。其實,這是一道典型的本地菜,這道菜的原名叫“南湯趴鴨”,故事源于當年朱元璋當皇帝之前,和官軍打仗的時候,在金壇停留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那時候,本地有個叫湯平的大戶,他曾經多次招待過朱元璋,而當時朱元璋對宴席中的鴨子非常感興趣,覺得味道特別好,就問湯平這道菜叫什么名字。湯平倒是實話實說,說是鄉下菜,沒名字,就是紅燒鴨子。朱元璋聽了之后笑笑說:“你這個地方叫南湯,我看就叫‘南湯鴨’好了。”這樣,這道菜到了民國年間就變成了“南湯趴鴨”,現在又叫“京蔥趴鴨”,但所取的原料相同,就是南湯的鴨子。后來朱元璋就在金壇留下一塊“御碑”,這塊碑目前仍在金壇烏龍山風景區。
地里的玉米、各種香瓜、蔬菜也將迎來收獲的季節;忙碌慣了的城市白領,沒想到這看似簡單的釣龍蝦、果蔬采摘竟有著無窮樂趣,游客們被龍蝦逗得合不攏嘴。
在常州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游客們脫去鞋襪、西裝、套裙,親自下水在摸魚區捉魚,或者,和美麗的觀賞魚群來個親密接觸,用魚餌將它們引到身邊,圍繞您左右。在這里,不但可以觀賞到純樸的農家木屋建筑,還可以品嘗到純天然的無公害綠色食品。葡萄園里養殖的雞、鴨、魚、蝦,還有各種瓜果蔬菜,都是難得的美味。其鮮嫩的口感,清新濃郁的自然風味,讓人齒頰留香,久久回味。
湯九紅說,“農民造園,就得有農家特色。”
“自己獨個兒富起來,那不算本事”
2007年,湯九紅先后聯合了百余家種養殖業農戶,組建了兩個專業合作社,立足“久弘”品牌,通過品牌戰略,使得農戶收入有了明顯提升,把周邊農戶的水產、果品業帶出低價的尷尬局面,與農戶形成共享利益機制。
近年來,觀光園不斷加快生態建設,通過對旅游環境改造,不斷提升景觀檔次,目前,觀光園的景觀建設基本實現了生態化、自然化,逐步擺脫了城市公園的形象。來常州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的游人,不僅能享受自己抓、自己撈、自己捕、自己摘的樂趣,更能享受農家美味珍饈,體會一把“春釣龍蝦秋品果,夏采鮮果冬摘菜”的農家樂趣。
在首期工程中,湯九紅率先在全市以每畝每年土地最高800元的天價,在南湯村流轉土地100多畝,當即首付現金10萬元,樂得南湯村的農民們合不攏嘴。
湯九紅同時巧妙地利用了南湯村村頭的100多畝坑洼荒地,加以改造成了山水相連、果園林立的農業生態觀光休閑園。與此同時,湯九紅結合本土資源優勢,于2007年還相繼組織成立了“久弘果品專業合作社”和“南湯水產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民加盟,使更多的農民從中受益。岸頭村農民梁小秋,從事專業林果經濟10多年,種植各類品質優良的油桃100畝,沒有市場,銷售不暢,長期以來,經濟效益不佳,加入合作社后,不但銷路得到了解決,由于有了統一的品牌和統一的科學化管理,產品價位提高了,產品產量也提高了很多。
2009年5月的一天,從蘇錫常來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的3輛大巴開進了梁小秋的桃園,100多位游客一天就自采了1000多公斤的油桃,梁小秋不但不要花一分工錢去采摘,而且還以高出以往好多的價位出售了桃園里的果品。樂得梁小秋來不及點鈔票,不得不臨時借來了點鈔機幫忙,梁小秋告訴記者:“2007年,我加入合作社以來,我每年產出的成品油桃大概在12萬斤左右,每年收入有20多萬元,銷路問題一點不用煩心,真讓人開心。”
農民耿良虎,水產養殖面積60多畝,參加合作社后,湯九紅專門請水產養殖有經驗的人到老耿的魚塘邊上課,輔導他用科學的方法養殖生態魚,使成品魚的價位提升了10%左右,并指導他在魚塘里套養龍蝦,僅此一項每畝就增收3000元左右。
2009年的龍蝦垂釣節是繼2007年舉辦的首屆“家庭龍蝦垂釣爭霸賽”之后的第二次盛會。在首屆家庭龍蝦垂釣爭霸賽的現場,每位參賽者的臉上都掛著喜悅的笑容。
繼2008年的家庭龍蝦垂釣爭霸賽后,2009年至2010年又推出了野餐燒烤節、戶外婚慶、場地釣魚大賽、扳河蝦、親情采摘等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許多游客,在常州久紅農業生態觀光園,你可以和孩子一樣,體驗到實實在在的樂趣。垂釣、采摘、燒烤……在休閑中放松,在勞作中體驗無窮的樂趣。
每逢節假日,讓人感到樂趣無窮的常州久紅農業觀光園,可謂人流如潮,多時一天就達到3000人次。
“湯九紅愛動腦,小小創意,就讓旅游無淡季”,金壇市旅游局局長賀美華說,“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的旅游資源和民風民俗等人文環境,激活了鄉村旅游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