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不少人也開始熱衷于在家或辦公室養殖一些觀賞魚,一則取其吉祥之意,二則美化環境賞心悅目,因此近些年觀賞魚市場日益旺盛。天津市武清區的孫廣華正是看到了這一廣闊的前景,在色彩斑斕的金魚世界中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中,“富貴有余” “連年有余”等吉祥詞語都與“魚”有諧音,可見中國人對于魚的喜愛。而觀賞魚更是憑借鮮艷的色澤和優美的體態,受到了時下人們的熱捧。家住武清區的孫廣華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嘗試觀賞魚養殖,十余年間,他技術水平和養殖面積不斷提高,為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以前是干那個客運,一開始收入也不錯,自己呢就是說挺喜歡這種魚,所以來說以后來說呢就一點點的咱就進入。養殖一開始規模不算大,有十了畝地。這個他就賺錢,收入好一點他規模就得擴大,這干了有十六七年了。
憑借自身對觀賞魚的喜愛,孫廣華逐漸在觀賞魚養殖的圈子中嶄露頭角。不僅在觀賞魚的養殖方法上下功夫,還在新品種的培育上悉心鉆研,經過多年經驗的積累,孫廣華培育出了多個市場暢銷的的金魚新品種。
有時候這一條魚有他這個特異種,這種魚是挺稀貴的東西,這種魚留出來以后在一點點的繁殖,他就可以又出一種魚了。零四年吧我繁育出來一種太獅吧,開始銷售在咱北方市場沒打開,后來這個魚從咱這又運到福州,福州轉年之后銷售的挺好,就取名叫太獅,這種魚在南方一直到現在還有呢。
走進養魚的溫室大棚,水池一個連一個,孫廣華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棚室中養的這些魚大部分都是明年要留作繁育魚苗的種魚,還有一小部分春節上市的商品魚。
因為咱這個觀賞魚都是春節時候看,盯到春節時候銷售量就大了,比如來說平常的時候這一條魚賣十塊錢,進棚以后呢就要加上一塊到兩塊。銷售困難沒感覺到,現在的話平均情況下一畝水面純利在四萬,你要是在養其他好一點品種的話,價位還得高。養殖金魚的時間長了,孫廣華和他的家人們對觀賞魚的養殖今后的發展又有了新的想法:“大黃蒲千戶莊那邊要開發一塊金魚養殖基地,我們的規劃這一塊或者一個村全都是養觀賞魚的,這樣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我們也能做大,就是所謂的合作社,這個是一個遠期的目標吧”
(天津區縣聯盟廣播武清臺記者 秦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