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塘無藥殘優質冬棚活蝦被收供香港
大蝦規格達到12 – 14頭/斤
曾雄飛發明與創新團隊,在湛江吳川開展無藥殘健康養殖研究,首報說的是12#塘(6畝)可控養殖,169天養到35頭,中秋前一天(2011年9月11日)賣掉9000斤,剩下部分繼續養殖。某些人質疑,這么長時間,蝦的規格不很大,產量也不是很高(畝產約2000斤),這樣的“丑媳婦”還在網上公布出來,似乎水平太低了。這就叫實事求是,這就叫科學。蝦病那么嚴重,病源還沒有找到,試試看多養些時間,會否發病,從研究角度看太正常了!這也正是三寶人對養蝦業負責任的科學態度。正是對這張塘出現的白膜研究,導致發現一種主要的病原菌——“冰白菌”。該塘收蝦后兩天,又在另一張塘,發現了又一種主要的病原菌——熒光菌。這兩種主要病原菌的發現,成為蝦病防治突破的關鍵。
大約是從2006年開始的爆發性蝦病,極其復雜,病原不明,骨頭太硬,很難咬動。正因此,曾雄飛才決定親自去養蝦。去年元宵節剛過,就奔赴吳川了。首先調查環境、過去養殖情況;繼而開展全面的系統的研究,包括蝦苗、飼料、增氧機布局、漲落潮規律、水色菌相、極端氣候的應激和防病處理、肥料、病源、藥物、防治技術、潑灑殺菌與殺菌機底部殺菌、底管供氧、冬棚養殖等。這樣的研究,需要時間;更需要費用,都得自己籌集,沒有其它支持性資金。其艱難可想而知,有位老板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說:這輩子再也不養蝦了。
12#塘在去年中秋前一天收蝦后,未進行清塘,從10#塘搬去經暫養至7cm-8cm普通南美白對蝦,約55萬,繼續養殖。其中的石斑魚大部分轉移到11#塘。采用營養醫學方法繼續實施控制養殖。整個養殖過程沒有使用任何抗生素,2011年,12月23日搭冬棚;12月28日,抽樣送檢。2012年1月9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湛江)提供檢測報告,沒有檢測出22項藥物; 2012年1月12日公司邀請吳琴瑟、陳畢生等資深專家組進行現場驗收,確認是“屬于無有害藥殘對蝦”。
該塘蝦本擬春節前賣掉,但收蝦的老板說是冬棚蝦不耐運輸,報價太低,只好繼續養。1月24日,抽樣進行缺氧試驗:對照為非冬棚蝦,非本基地樣品。試驗氣溫為9.4℃。試驗方法:離水后,用濕毛巾包裹40分鐘、60分鐘后,放回原水桶中,檢查能繼續游動的對蝦數量,結果是12#塘的對蝦游動率高出16%。隨后找了幾位老板看蝦,說是冬棚蝦,報價只有25元/斤。1月29日邱老板來看蝦,丟下兩句話:從來沒有看過那么好的蝦;這批蝦如果賺不到錢,只能怪自己了。報價30元/斤,還說春節前能給33元/斤。于是30日開始收蝦,老板還擔心棚蝦的運輸問題。曾雄飛告訴他們,我們用抗應激能力最強的三高高穩C消除應激的,又進行過對比試驗,抗應激效果優于非冬棚蝦16%。次日再來收蝦時,他們十分高興,說是活率達到94%。以前收購的蝦,最低是70%,一般約有87%。還說這批蝦是供應香港的。曾雄飛說,那最好了,沒有任何藥殘,蝦又好吃,香港同胞會十分滿意的。可見,養蝦太難,收蝦還有這許多故事!
通過三天收蝦評估,這批蝦的平均規格30條/斤。原來中秋剩下的蝦,規格達11頭至14頭/斤。12#塘年收入52萬元人民幣,畝均8.7萬元。石斑魚規格達到約400g/尾,其收益沒有計入。
12#塘近一年的試驗研究,傷痛多多,故事多多。但畢竟無藥殘可控養殖成功了,金鱷對蝦科學養殖模式發展了。它所養殖的對蝦價值是可以計算的,但它對于對蝦科學養殖的貢獻是無法估算的,而對于科學人的精神磨難,就更加無法丈量了。
曾雄飛不禁回想起他修改的《美酒加咖啡》:
美酒加咖啡,我倆喝一杯,
攀登科學高峰,有誰不流淚。
最痛心糊涂權威,棒打鴛鴦摧。
我要美酒加咖啡,陪我展翅飛。
美酒加咖啡,傾情喝一杯,
攀登科學高峰,有誰不流淚。
最舒心中華魂,伴我渡苦海。
我要干了這一杯,太空任我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